古诗词中情思缠绵的“柳”

每到春天,“柳”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早吐出嫩芽的柳枝,在空中微微摇摆,风情万种,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诗人也许是更早被“柳”吸引的那批人。自古至今,柳就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诗经·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自然是最早入诗的那一排柳树了。自此之后,柳,或者杨柳,就在诗人笔下一发不可收拾了。

杨柳,并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它其实也是柳。问题来了,为什么柳也叫杨柳呢?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典故。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后隋炀帝御笔一挥,赐垂柳姓杨,柳就叫杨柳了。后边这个就是传说了。

何也?因为早在《诗经》时代,柳树就已经叫杨柳了,所以柳叫杨柳,一定另有原因。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癷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可见,杨柳其实就是柳。

那么,柳(杨柳)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到底表示什么呢?

首先,柳是用来写春景、描摹生机勃勃的春日气象的。

涨姿势的图片

民间谚语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柳也像迎春花一样,具有报春的作用。王维《田园乐》写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烟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宋祁《玉楼春》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杏红柳绿两种充满生命力的物象和两种对比鲜明的色彩,将春天的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原本抽象的春天仿佛一下子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次,柳用来表惜别。

 

因为“柳”字谐音“留”,故人即将相离,自然应当惜别。相见时难别亦难,折一枝柳表达难舍难分的依依不舍之情,既饱含深情,又不失含蓄。

“柳”易栽易活,以柳赠人,寄予的是对故人美好的祝福,希望故人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陆太祝》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江边柳》的“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这些诗句都是借柳来表达惜别的。李叔同的《送别》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风扶细柳,落日笛声残,凄凉中不失旷达,更是借柳表达送别的佳作。

再次,柳用来抒发愁绪。

 

面对美好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担心失去,反倒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变成悲伤、哀愁。面对柳树这种生命力旺盛的美好树木,诗人也逃不过伤春情绪的折磨。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清秋时节,晚风拂人面,残月挂苍穹,依依杨柳岸,泪眼惜别人。满腔愁绪无处倾诉,这风,这柳,这月,仿佛也都是低落而伤感的,黯然的词人写出来的自然也都是愁绪万千的景物。

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原本是高高兴兴地打扮好要登楼游玩的,可是看见远处小路上春风又绿杨柳,闺中女子忍不住泛上春愁,为什么当初要支持夫婿去外面求取功名呢?如若不然,此时他就应该和自己一起游玩,共赏这美好的春景了!

贺铸的《横塘路》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柳树化为漫天飞舞的柳絮出现,满城的柳絮纷纷扬扬,正像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愁之深之广。贺铸也因这几句词赢得了“贺梅子”的美誉。

第四,用柳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渠池塘边,随处可见。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触发思乡的情绪了。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戍边将士悲壮苍凉的思乡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由杨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沉而不低落。

第五,借柳来写人。

 

有一个成语叫弱柳扶风,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拂动,用来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婀娜多姿,柳在形体上确实具有一种阴柔的美。

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梅腮”似少女含羞,楚楚动人。

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将柳树与少女联系在一起,用柳来比喻女子柔弱的腰身,写尽了女子婀娜柔媚的美好姿态。

最后,柳也可用来写隐士高洁的品质。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前种上了五棵柳树,还自号“五柳先生”,柳这个形象也就成为了隐士的一个符号。

一般认为柳树不能种在房前屋后,因为柳树适宜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而且根系非常发达,容易招毒虫聚集,让房屋阴暗潮湿,产生霉菌,所以不宜栽种于庭院之中。

但陶渊明实在是太喜欢柳树了,除了在门前种了五棵柳,还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他在后院里也种上了柳树。是啊,什么禁忌能抵得过喜欢呢?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把自己的朋友与春秋时期的隐士相比较,也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古诗词中柳树这个意象,寄予的绝不只是以上那些情绪,它还可以代表风流绮丽的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可以既指“君子”又指“小人”,如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城中的桃李花,鲜艳一时马上就凋谢了,怎么能比得上杨柳长久地葱郁茂盛呢?用杨柳比喻朴实无华的君子节操,不去与桃李般的小人争宠。而曾巩《咏柳》里却说:“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狂飘乱舞的柳枝比喻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虽然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

 

“柳”作为意象,在诗词中千姿百态,需要细细体会,才能走进诗人们为我们创造的这个美好的艺术世界。

补记: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木叶”》,其中谈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其实,“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单元学习任务中有一个是思考“柳”在古诗词中的暗示性的由来,于是就有了此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古诗词中情思缠绵的“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