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是剂治愈良药

中午时分,友人从省城给我带来朱松发先生一幅书法作品。我相中这幅作品时已裱好装框,小车塞不进去,我又不忍拆了框子,只取画芯,拖延到今才有大车捎来江南。

涨姿势的图片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朱松发先生取自唐朝刘禹锡《西塞山杯古》诗中名句的书法作品,静心观赏,酣畅淋漓的画面里似乎溢出一种异样的苍凉,甚至是悲切之情。天地间,山川河流可能许多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人间往事却在岁月风雨里变得物是人非,今非昨了。若是静心思索,流逝的哪一桩往事里无不隐藏着人间太多的伤感与悲情。

当然,刘禹锡这两句诗是其在西塞山前触景生情,对历史的兴亡而生慨叹。西塞山依旧耸立在大江之上,寒冷的江水仍旧滚滚东流。东吴以后在金陵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如这东逝江水一般,不见了当年的各个朝代帝王将相。历历在目的诸朝“往事”,怎不让人伤痛中,空悲切?

图片中国书画报刊登朱松发巨幅书法作品
古人已远,当代中国画坛巨匠朱松发先生对书法素来读贴,极少临贴。他活在人间时,我每次去他的画室里,随处可见先人的各种书贴,他随手拣来捧读,圈圈点点。他松风堂有一面整墙,上到屋顶,下抵地面,2016年,他思考如何以大小不一、宽细各异的纸形,甚至是不同的纸质,不同的书体,大到一字如斗,小到蝇头,林林总创作过上百幅作品,仅书写唐朝李白《将进酒》。他历时两个多月,易稿次数数不清,定稿后,他曾在大厅地面上编排所书作品排版,不合适处再易稿重来。后来,还是几位摄影家看着他心疼,便逐一拍摄下来,然后请人在电脑上编排组合版面,再依此手工裱好组合上版,终成回响。

这巨幅《黄河之水天上来》书法占据他松风堂一整面墙,尺幅为789cmx250cm。远观如同惊涛拍岸,滔天巨浪遏飞舟;近瞧如雷崩石,有着穿起历史的回响声息。著名学者王皓先生慕名前来观瞻后,赞叹说:“三千多年了,中国书法,从历史的长河洪波涌来,相当多的书家认为,大草是书法王冠上的明珠。朱松发先生一壁擘窠大草,确实是这论点的宏大回声。吾友杨小伍看朱先生写大草心跳加快,我说除此而外,丰富的造型语言,掩映在大气势之下无所不在的匠心,真足以让我心湖风起,三月不知肉味。”

此幅作品完工后次年冬季,朱松发书画作品在厦门国际艺术节上展览时,我陪他在厦门呆了一周时光。他说很想将那幅巨型书法移来展出,只是“搬迁”太费事了。朱老仙逝三周年之际,安徽省美术馆展出其作品,这幅空前绝后的巨型书法作品,也因为“搬迁”组装困难,而依旧沉睡在其松风堂,难得与世人谋面。

朱松发先生与他的作品,也成历史长河中的一桩“往事”了。每次有幸与其作品面对面时,都不由得“伤往事”。二十多年前,我去长江北岸和县采访,晚饭后无意间走进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位大才在仕途上一贬再贬,生活境遇也一差再差,他依然在穷困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即使身居陋室,仍写出传颂人间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让多少困境中挣扎的人看到了希望,增添的力量。

我们身处俗世,无论本心怎么清净、寡欲,活在世上都无法避免要翻越“往事”大山。无论遭遇过什么灾难,经历过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哪怕是十有九悲,故事开始总是很温存,结局却配不上开头。若多看看朱松发先生的书法作品,揣摸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那么,你再难的人生处境,又能何陋之有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书画艺术是剂治愈良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