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尾牙”

“尾牙”是个有些奇怪的词汇,北方人多不知道它的意思。我是在南方吃了好几头烤猪后,才把这个词记下来的。

涨姿势的图片

在南方上班那些年里,每年一到腊月,总有一天,厂长会买回一头烤猪,让两个员工从厂里平日里用来送货的厢式货车上抬下来,小心翼翼地,像抬着伤病员的担架一样,弄进餐厅,放在正中的餐桌上。这头猪一般都很大,金黄色,皮肉上烧烤后的燎泡密密麻麻,看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猪却酣睡不起,很舒坦的样子,只是看不见它呼吸的起起伏伏。分割开的猪肉,外焦里嫩,口感不错。我虽然不大习惯这种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带着点匪气的饮食方法,但还是吃了不少。

 

为什么年底总会买头烤猪吃呢?厂长啘转的粤地普通话着实难懂,听了很多遍后,我才确定了“尾牙”这两个字。感叹于南地对古老习俗的保留,因为觉得“尾牙”这个词本身,就浸透了古老和神密。“尾牙”是一个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和台湾,与土地神崇拜有关,属于土生土长的华夏传统节日。而且有一个疑似杜撰的传说,用来佐证它的古老。话说周朝时有位主人赴远地当官,家仆张福德陪其幼女千里寻父,途中遇到暴风雪,张福德为救其女免受冻死而牺牲了自己生命。主人感念其忠诚而建庙祭祀。周武王时加赠封号”后土”,后来人人视其能造福乡里、福泽万民而尊称”福德正神”。这种祭祀活动称“做牙”,农历二月初二是“头牙”,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是“普通牙”,农历十二月十六因为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所以称“尾牙”。“尾牙”这一天,百姓家家要祭拜福德正神,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厂长说要“拜拜”,同一个字,前后读音不同,“拜”字确实是多音字,但读音却和厂长读出的音对不上,但意思我是弄明白了,就是祭拜。

 

南方传统的“尾牙”,仪式各地也有所不同。厂长是东莞本地人,但老总是台湾人,所以厂里的“尾牙”过的就有些混搭的各地习俗,也明显有些简化。烤猪吃毕,办公室里的人都要跟着老总在院子里列队拜神。供桌上摆上各种水果,有香蕉、桔子、柚子子之类,还有一只白晃晃的白斩鸡放在盘子里,而所用的猪肉,也是生的鲜肉,但好像要求必须是猪的某个特定部位的肉才行。有一年,负责采买的保安队长可能是买错了,还被厂长骂了一顿。东西摆好后,我们就排队上香,香插进香炉,照着厂长的样子三鞠躬。估计本来是要叩头的,但觉得不合适,就简化了,上柱香,鞠躬就行了。而所拜的,也并不是“福德正神”,而是一尊手握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的关羽关云长的站像。关云长神武盖世,义薄云天,很合我的想法,拜拜也不错。

 

晚上举行晚会,重头戏是抽奖,这大概是台湾过“尾牙”的一些习俗。工人们都很高兴,没有专门的会议室,活动就在餐厅举行。桌子上摆满了水果、花生、瓜子、水果糖,还有一些即兴表演的节目。我文艺细胞少,大多时候就积极逃票,但有时会被好事者活捉。有一年被推上台,我就朗读了一首摘抄本上的长诗。还有一年,又被推上去,但什么也没带,干脆就慷慨激昂地背了一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博得了一片混乱的掌声。

奖品其实挺不错,年年变化,大到彩电,小到毛毯。下一年再组织时,觉得彩电太大,员工抽到了也不好处理,又换成了金项链,照相机之类的。我到是年年会抽到奖,没空过。有一年我刚好计划要买台相机,不想抽奖就抽到一台挺高档的相机,省了一千多块钱,后来几年连续抽到毛毯,回陕西时带了回来,到现在还用着。

 

春节将至,北方是没有“尾牙”这个节日的,但“腊八”、“祭灶”等民间习俗,却有更丰富的吉祥寓意,但每年的腊月十六,我却总会想起“尾牙”,想起一头黄灿灿的烤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年年“尾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