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我还能被感动

最近一直在关注重庆山火。
从各种消息中知道了北碚,知道了缙云山。
北碚的旁边就是缙云山。相传4700多年前,轩辕在缙云山上修行炼丹。炼成后,天空突然出现了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就把此山命名为缙云山。
缙云山还有一个名字。
读过李商隐《夜雨寄北》的人,都知道里边有一个巴山,而巴山就是缙云山的古名,这里的夜雨现象特别明显。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相爱却分居两地的人,在思念对方的时候,心里常常会浮现出这首绝句吧。
高温持续,山火肆虐。我总祈祷巴山夜雨快快降下来,既能灭山火,也能降高温。
巴山夜雨,你可别辜负了李义山笔下的你,你可是一个刻在国人基因中的经典意象啊。
指望山显圣,祈祷雨灭火,太不靠谱了。人,才是灭掉山火的真正英雄。
在视频中,在文字里,在图片上,我看到了,听到了,感动到了。尤其是那些普通的百姓,给了我更多的感动。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眼睛和耳朵到不了的地方,我们会不会漏掉了什么?
当然会。
涨姿势的图片

灭火的军人要离开了,我们看到了感人的送别场面:老百姓拼命把东西往车上送,战士拼命拒绝……军民鱼水情在这样的画面里再也不是一句空话了。
我对这种场景毫无抵抗力,每次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有人好奇地询问曾参加救灾的战士:老百姓这么热情,作为战士,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于是,我们了解到了眼睛和耳朵到不了的地方。
他参加了当年汶川地震时的救灾活动。救灾结束,部队大规模撤离都安排在半夜群众睡觉时,就是为了不扰民。
那群众表达感激之情不就连个渠道都没有了吗?这有点不近情理吧。
所以,部队也会安排第一次参与救灾的新兵最后走,接受群众的“投喂”。这么做可以让新兵感受到军人的荣耀,让他更加认同自己的军人身份,也不会打击老百姓的拥军热情。
一般坐在卡车最外面感受“热情”的都是班长等老兵,他们经验丰富,知道什么东西该怎么拒绝。比如鸡蛋、西瓜等易碎品应该抓稳了推给老乡,如果丢上来要接住,不能丢下去,不能造成人民群众财产的浪费。
新兵第一次感受这些投喂品,部队允许在车上打开每人吃一些,剩下的回去交给司务长处理,
这种送别是可预见、可控制、可处理的,一般都是群众自发的,也有“威逼”当地武装部让配合工作的。武装部又和部队商量,对路线、时间等进行规划协调,争取最大限度不影响百姓。
图片除了送别,还有群众直接在附近架火做饭,搞得就像农村的流水席一样,做好了就送过来。
老百姓送来饭菜,在班长的组织下一人一份,有回锅肉,有西红柿鸡蛋等。有战士回忆其中有个凉菜叫凉拌鱼腥草,当他吃了一大口鱼腥草之后,感觉军旅生涯中所有的磨练、遇到的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看着老乡的眼神、班长的凝视,他觉得不能给人民群众添麻烦,要经得起人民群众的考验,强烈的军人荣誉让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没有味觉的人,用大口米饭裹挟鱼腥草硬咽了下去,不敢说难吃,更不敢说好吃,万一老乡明天再做一锅呢?从此之后,每次400米障碍坚持不下去,想起鱼腥草,他就觉得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误会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到暖心。

还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有个排长眼角有个疤,是某年抗洪结束时被砸的。当地老百姓见部队不收礼物,就直接用力往运送部队的车上扔,直接砸到了他的眼眶上。他一直把那道疤当作勋章一样珍视着。
98年抗洪时某部回撤,为了不给受灾群众增加负担,前一天给送行的地方领导放风说是早上8点走,然后大军凌晨3点就准备悄悄拔营了,结果头车刚出大门就走不动了,当地老百姓在部队深夜开始装车的时候就已经得到消息了,要知道那可是连固定电话都没几家的时代。
还有,部队要半夜偷偷走,被老乡侦查到了,用大喇叭在村里喊:“兵娃子要走了,大家快起来。”因为天黑,害怕拥挤带来危险,只好改到白天走。
……
如果你对98年抗洪还有印象,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了明显的变化。
98年老百姓送解放军,拼命塞的是馒头,是煮鸡蛋;现在把成箱的水和点心往车上扔。

庆幸我还能被感动,为灭火的军人,为北碚的骑士,为上山清理垃圾的普通人……也为那些我以前不知道、现在有所了解的背后故事。
我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一定有限,一定还有很多我依然不知道的信息。即使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我相信自己一定也会为那些我不知道的背后故事所感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很庆幸,我还能被感动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