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改叫小红,玉钏儿为什么就可以不改名?

重读红楼,发现了一些从前没注意到的小问题,比如为了避宝玉和黛玉的讳,红玉改叫红儿、小红,那为什么玉钏儿就不用避讳、不用改名呢?
古人的避讳其实是一种语言禁忌,指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结尾写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实为“民”,“人风”即“民风”,这是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来代“民”字。
这是避君王的讳。
诗鬼李贺因父名李晋肃,而“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他就不能参加科举,导致一生穷困潦倒。

涨姿势的图片
这是避尊亲的讳。
电视剧《琅琊榜》中,靖王借走了梅长苏的《翔地记》。梅长苏颇为紧张,因为他为了避讳母亲闺名溱潆,在写母亲名字的某个字时,会减少笔画来避讳。他在给《翔地记》做注时恰恰遇到母亲名中的字,就减了笔画。也难怪他紧张,静妃就是因为这个标注,还没有见面就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了。
这是影视中避尊亲的讳。
古人避讳分两种,一为“公讳”,二为“私讳”或“家讳”。

上边举例中用“人”代替“民”就是公讳。再比如秀才这个称号,在东汉时期,因为汉世祖光武皇帝叫刘秀,秀才就不能称为秀才,只能叫“茂才”了。
《红楼梦》中,黛玉的母亲叫贾敏,她读书看到“敏”字时都要读“密”,就是为了避母亲的讳,这就是“私讳”或“家讳”。
那么问题来了:贾府是个讲究的封建大家庭,林红玉为了避宝玉和黛玉的讳,改名叫红儿、小红;可是,为什么王夫人的丫鬟玉钏儿就不用改名呢?
越琢磨,越觉得这还真是个问题。

《红楼梦》中,避主子的名讳并不是被严格遵守的,其中似乎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比如,除了玉钏儿没有改名,还有一些佐证。袭人当年是贾母的丫鬟,名叫“珍珠”,还是贾母取的。“珍”“珠”难道没有犯贾珍、贾珠的讳吗?怡红院还有一个叫“春燕”的小丫鬟,这个“春”字更不应该了,不说迎春探春惜春,连王妃元春的名讳都不避了吗?
可见,贾府中的避讳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红楼梦》中写道: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脂砚斋在“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夹批中写道:“又是个林。”
在“小名红玉”夹批中写道:“‘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
黛玉又名绛珠仙子,绛即红,珠和玉暗合,红玉和黛玉一红一黑,正是《红楼梦》的主题色。
曹公给人物起名真是太讲究了。

从上边这段文字中也能看出,林红玉改名主要是避讳黛玉,而不是宝玉。在黛玉进贾府前,林红玉应该一直叫红玉的,她改名是在黛玉进贾府之后,因为两人都姓林,名中又都带有玉,仅一字之差,内在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太过冒犯主子了,故而改叫小红。
可能丑人才多作怪,薛蟠娶了夏金桂,若有人不小心说出“金桂”二字,定要挨一顿毒打。
不知是也不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红玉改叫小红,玉钏儿为什么就可以不改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