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的热爱

我和房建武先生认识,是通过他给山大图书馆捐书的事情,加了微信好友。看他的朋友圈,尽是诗情画意的生活,游山乐水、种花摘瓜、访友看展、品茗读书……,有洒脱的田园之乐,也浸润都市的文明,处处透着那么一股闲适与惬意,让人觉得他是个被生活温柔以待、反过来也善待生活的人。

直到我看到他在短时间内出版的两本散文集《麦子熟了》、《行走的麦子》,才把对他的羡慕转化为佩服,在他看似云淡风轻的生活中,深藏着记忆的累积和潜心的思考,然后他又用辛勤的笔耕把这累积与思考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这不仅是善待生活,而是回馈生活了。

涨姿势的图片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那是指没有情感连接的人类。对于有着相似记忆、相近环境的人们,之间是非常容易唤起共情的,否则也不会有“同病相怜”、“同仇敌忾”等成语的出现。我读房先生的《麦子》丛书,常常会有“心有戚戚然”的感觉,这种感觉孙基林教授在《麦子熟了》中的序言中也提及过,房先生的年龄比孙教授小,比我大,由此看来,与《麦子》丛书产生共情的应该是“60”、“70”两代甚至更多人了。

 

我自小生活在鲁西平原上,那里的麦田距离房先生的麦田有近千里之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西与胶东方言有很大差别,按说我们在民俗风情方面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我们的麦子是相同的,相同的饮食结构会形成相似生活习惯,相似的生活习惯又会形成相似的民风,特别是我们又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因此,当看到房先生书里的“赶大集”、“赊小鸡”、“爆米花”、“大鼓书”、“露天电影”等内容,相信不仅是我,所有从黄河流域的平原乡村走出来的中年人,都会引起无限的童年回忆。还有书里描写的人物,无论是“痴奶奶”还是“老全头”还有“花大婶”,其言行举止中透出的淳朴善良,不就是我们村里的邻居们吗?越读越亲切,越读越温暖,遥远的记忆从模糊到清晰,脉络越来越长。

 

 

 

读了“赊小鸡”一章,我联想到了“赊剪刀”,房先生书里没有写到的一种比较玄的销售方式:当麦子价格很低的时候,村里会有外乡人来赊销剪刀,剪刀质量很好,但价格奇贵,更诡异的是收款时间,不是秋后,也不是来年,而是是等麦子涨到某某价位的时候,因为那个价位高的离谱,多数乡亲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勇敢地赊。但是没多久,或许是一两年,麦子价格真的涨到了那个价位,外乡人悠悠然地来了,收款的同时又留下一批剪刀,说等麦子降到某某价位再来收款。此等生意账期之久和不确定性今为罕见,在那时看来颇具有传奇色彩,但现在回头想,赊剪刀人不过是利用了起伏的经济规律而已。

 

房先生在“赊小鸡”文末里提到很多“赊销”行业的消失是因为诚信的普遍缺失,关于这一点我有不同的想法:过去“赊销”行业之所以盛行一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特别是农民手里现金不多,流转不灵活,导致买卖不方便。另外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乡村居民的稳定性,那时乡村里祖祖辈辈居住在一个固定地点很少动迁,十里八乡的人也差不多都认识, 人们对近邻的为人处世和言语行动在道德上有记忆、追溯、和监督性,“诚信”不仅是一种品格,是名声信誉,更是软实力,往小里说一家人信誉不好会影响日常生活,往大处说能影响子嗣姻亲。如今人们移居动迁变得频繁,一生中至少搬几次家换几份工作,无法积累长期信用,“诚信”很难用“名声信誉”来背书,只能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但到了信息时代,个人信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来辨识,可以很好的解决“诚信” 问题。

 

 

由房先生笔下的麦子,我又想联想到了玉米(山东方言称之为“棒子”),麦子和玉米仿佛一对姐弟,麦子是细粮,口感好,是温柔细致的姐姐,玉米是粗粮,口感粗糙但营养价值高,产量高于麦子,是粗犷能干的弟弟。麦子每年十月份种植,六月份收割,玉米在麦收后耕种,十月份收获,收完玉米种麦子,收完麦子种玉米,一年年无缝衔接无限循环,麦子和玉米给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和质朴的灵魂。

 

我读房先生的书很慢,原因就是阅读的时候总是在联想、在回味,在思索,有的章节读起来意犹未尽,有时不知不觉与在内心作者对话。书中大部分文章会引用名人诗词,遇到熟悉的诗句,我会结合原文再读一遍,遇到不熟悉的,会抄下来寻找出处,不为增加诗词储备,只为多弥补一点知识与见解,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读房先生的书获取了很多精神营养。

 

 

《麦子熟了》内容多为童年记忆和乡村旧事,《行走的麦子》内容更加丰富,多了作者游历山水的所见所想和个人构思创作的神话小品,房先生说他后续还会有《麦子》系列出版,这让我在期待的同时,也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所启发,那就是一定要保持一种热爱,一种对“金钱、权力、名利”之外的、非娱乐性事物的热爱,只有心存热爱,生命才能保持活力与张力,才能持续感受到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的光和热。

 

最后我也借余秀华一首诗的尾句来表达对《麦子》系列的感受: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稗子的故事是提心吊胆的,但麦子的故事注定是丰满充实的,让我们继续保持热爱,保持期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麦子的热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