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

今天读完了蒋勋的《生活十讲》,感觉生活真的是五花八门,所有我们身边的事情,事物都可以说叫生活。懂得如何生活就懂得了人生,懂得了生活就懂得了生命。

蒋老师从10个方面讲了生活中的道理法则。关于价值观,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爱与情,情与欲和美食。每一个部分都讲得非常生动,联系实际阐述道理。

经典语录: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整​跟健全的。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

知识并不能等同于智慧,知识没有办法解决信仰的问题。

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可能将来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在临终的时刻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爱的功课,会是一个圆满的分数,或者是不及格,甚至0分?

一直停留在哀伤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哀伤中领悟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情欲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

情欲纠缠是一种折磨,而情感纠缠却是很饱满的东西。

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一种新价值。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章:新价值。

作为教师的我们看这一章可能共鸣会更大,在现在圈养考试机器的学校里面,我们是否真的蹲下来,倾听了孩子的声音,是否真的把孩子当成人在培养,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整个社会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很少人能逃过物化的影响。教育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尤其又卡在一个考试升学制度,如果没有办法对抗这个制度,就没有办法去扭转孩子的观念。记得我在和一个家长聊天的过程当中,孩子一次单元测考得比较差,于是他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剥夺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我一直告诉她,小学阶段只需要培养习惯,培养真善美的品格,孩子只要能跟得上学习就行,不要把孩子当成家长,实现自我梦想的机器。

他喋喋不休的告诉我,你讲的那都比较理想化,现在社会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如果说考不上好的初中,他怎么能考得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如何上得了好的大学。全社会的人都在把孩子培养成鸡娃,我的孩子是牛蛙,那我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他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呢?如果是你的孩子学习差,难道你不着急吗?

我哑口无言……

现实当中,其实也很少人会有勇气去对抗这个制度,你怎么敢对一个高中生说,你不要考试,不要学习,你现在正是最敏感的年纪,应该去画画,去读小说。我不敢讲这个话,因为要面对的是巨大的压力,他的父母,他的学校,他的同学,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这个时候要谈人性,谈文化的根本,真的非常困难。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教育其实不在学校里,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只有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孩子走向正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高尚的品质,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同时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无论如何的艰辛,我们都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点滴做起,从生活中发掘教育的素材,让孩子们的价值观符合现代社会,做一个真善美的孩子。

涨姿势的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