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的那一场雪

公元807年冬天的一天午后,在永州龙兴寺的一间客堂里,一位面目清矍的书生在来回踱步,他手里捧着一本屈原的《天问》,一边走,一边吟诵: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涨姿势的图片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随后走进来一位年轻的沙弥,“柳大人好,师父让我给您送过来一壶热水,外面天气寒冷,看样子要下雪了,您要记得随时添衣啊。”放下水壶,小沙弥转身离去。看着小沙弥清秀的背影,柳宗元想起了这些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在唐代的河东郡,柳氏与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柳家祖上显赫,世代为官,柳宗元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广记。公元793年,年方二十一岁的柳宗元便考中进士及第,一时名声大振;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当时的柳宗元,才华横溢,踔厉风发,“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也就是说,当朝的权贵们,都想把这个年轻有为的才子网罗到自己门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可谓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力主推行新政,但由于反对派的强烈抵制,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唐朝的司马作为刺史的佐官,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多用于处置贬官。)对于这场改革的失败,年轻气盛的柳宗元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在朝为官的这些年,他对于官场倾轧和宦官专权有所了解,也隐约感到大唐政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没想到剧情竟然大反转,改革派“二王八司马”遭受重创,杀的杀,贬的贬,这其中还包括他的好朋友刘禹锡。

从长安到永州的路上,风雨兼程,一路艰辛。路过汨罗那天,柳宗元站在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岸边,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亲手采下几朵洁白的杜蘅花,俯身放进江水里,以表达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缅怀和敬仰,并且写下了《吊屈原文》,倾诉衷肠: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

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

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

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

……

 

第二章【参禅】

想到这里,身上忽然感觉到一阵凉气,原来是凛冽的寒风从窗户的缝隙钻了进来。柳宗元站起身,紧了紧衣服,抬头看见墙上挂的一幅字,是他前不久写的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暂时没有合适的居所,只好借住在龙兴寺中,好在龙兴寺的主持重巽法师为人和善,慈悲开明,两个人很投缘,经常一起喝茶聊天,探讨文学和佛学教义。由于政治上受挫,促使柳宗元到佛教中去寻求宁静与解脱,佛经义理可以激发人的自心本性,龙兴古寺又是那样清静幽雅,青青竹林翠色欲滴,枝头鸟鸣令人振奋,真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禅院的景致每每令他心旷神怡,暂时忘却了忧伤。

“还是到院子里走走吧。”柳宗元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披上斗篷,推开房门,一阵寒风迎面吹来,一枚树叶飘落到他头上,接着又翻落到地上。不远处传来沙沙的扫地声,原来还是刚才给他送水的小沙弥,正在认认真真地扫地,一扫帚,又一扫帚,不急不徐,不肯落下任何一个角落。他走上前问道:“小师父,龙兴寺是清净之地,这地上除了落叶,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可以扫,你为什么还要这样仔细呢?”

“柳大人没听说过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柳宗元正要作答,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和尚走了过来,他就是龙兴寺的主持重巽,柳宗元连忙双手合十,法师回礼后问道:“柳司马也对扫地感兴趣?这可是我们出家人一项重要的修行啊。”

“法师慈悲,小师父扫得好,我来说说扫地的道理,法师看我说的对不对。佛教北宗讲究渐悟,所以神秀法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法师是佛教南宗,讲究顿悟,所以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重巽法师击掌大笑,“讲得好,看来柳司马不光文章写得好,对我们佛学的公案也是颇有研究。”

“惭愧惭愧,我是刚刚入门,我的同乡前辈王摩诘可是深通禅理的大家,诗画俱佳,被世人奉为‘诗佛’。当然他的风景诗也写得极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几分禅意在里面。记得他有一首《 汉江临眺》就写到了永州的萧水,你们听听有没有画面感。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说到这里,柳宗元好像想起了什么,原来他好久没有去萧水边上看看了。告辞了重巽法师和小沙弥,他走出龙兴寺的山门,沿着山间小路向江边走去。

 

第三章【问道】

柳宗元穿行在冬日空旷的树林中,脚下一层厚厚的落叶,踩上去簌簌有声,四周随处可见一两人都难以合抱的樟木、松树、红枫等大树,远处山岗上几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在寒风中巍然屹立,就像是坚守阵地的戍边将士。地上的野草已经枯萎了,趴伏在大地上,像是一群抱团取暖的孩子,唯有几株不知名的灌木翠绿依旧,枝头上结满了一串串鲜艳的红豆,在阴沉清冷的天气里愈发引人注目。柳宗元随口吟道: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很清苦,孤身寡人,没有亲情的陪伴,缺少朋友的安慰。当然他并不甘心陷在痛苦之中,希望能从挫折痛苦中走出来,怎么办?到哪里寻求慰藉?——到自然中去,到山水之间寻求答案。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孩子。老子在《道德经》说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万事万物一样,都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其实热爱自然如同热爱自由一样,是人类的第一天性。就在前不久,他去游览了一处叫做“小石潭”的地方,回来写了一篇游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自然造物,妙在天成,就如同这山里面的一棵树,一棵小草,小石潭中的一条鱼,一块石头,都是自然之子,天赋生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都值得人去亲近,都会给人类以启发。

 

第四章【敬雪】

柳宗元就这样一路走着,看着,想着,前面依稀可以看见萧水的波光了,天空的云层压得很低,风似乎比午后略小了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南方的雪就是这样,事先没有铺排和阵仗,就像到了季节的花儿,说开就开放了。刚开始的时候雪花小而散,像柳絮,像花瓣,随风飘舞,晶莹透亮,雪花落在柳宗元的脸上,很快就融化了,让他再一次体味到了人间清凉;慢慢的,雪越下越大,越来越密,像鹅毛,像棉絮,纷纷扬扬,落在了树上,草上,铺满了地面。雪,真美啊!这是冬天盛开的花朵,是大自然派往人间的天使;雪,似云朵那般轻柔,如玉石一样洁白。

此时此刻,万籁俱寂,草木无言,柳宗元深深感受到一个“静”字的力量。父亲曾经告诫他,每逢大事须冷静,静而能虑,静而能安,静而能成。老子《道德经》:“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只有身净了,心静了,才会生出敬畏之心,才能够敬天、敬地、敬生命,人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放。

柳宗元手搭凉棚环顾苍茫大地,雪花在空中飞舞,远山近岭全都白了头,鸟儿不知飞到什么地方藏了起来;来时走的小路被大雪覆盖了,远处的大路上也看不到一个行人。再看眼前的萧水,似乎停止了流动,变成了一条朦胧的银河。柳宗元仔细一看,竟然还有一叶扁舟停泊在江中央,船上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还在专心致志地垂钓,浑身上下落满了雪,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孤独的亭亭玉立的白鹤,惊艳了寒冬的永州大地,也震撼了柳宗元孤傲的心灵。

此情此景,如红梅立雪,如鹤鸣九皋,孤影横绝,峭拔纯然,澄明空寂……

妙!妙!妙!柳宗元情不自禁连声赞叹,他忽然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通透,昔日的郁闷一扫而空,面对悠悠天地,独怆然而涕下;虽有千万孤独,亦不负渔翁傲雪的身姿!“就让我赋诗一首吧,敬献给这人世间的大雪,敬献给雪中垂钓的渔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处隐约传来一声鹤鸣,1200多年前的这场雪,下的越来越大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1200多年前的那一场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