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包被掏空前,学会识别6种消费陷阱

最近在刷B站时,看到up主心河摆渡的视频《攒不下钱?6种消费陷阱正在不知不觉中掏空你的钱包,赶紧戒掉!》,当它出现在我的推荐页面时,真的是心里一惊。大数据到底发现了什么?难不成是最近在大A的亏损已经让它觉得我需要开始新一轮的攒钱啦?还是说,它发现我已经在这6种消费陷阱当中,不能自拔啦?

涨姿势的图片

说回视频本身,非常值得一看。10分钟的视频,看完一定要记下来,反复阅读领悟,把自己平时可能会中招的陷阱对号入座一下,便于入脑入心,真的帮助自己,多攒下一些钱。

陷阱1:代替付出的消费。一看到“代替付出”这几个字,我立马脑海里出现了“差生文具多”以及“各种健身卡”“各种健身装备”…….是的,当人们有了某个目标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去办个卡,去买个装备,而不是去做某件事,买了课程不代表知识技能自动灌入咱们的脑袋里,万里长征才走出了第一步啊。可是往往,这已经是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们思想中的最后一步了。

陷阱2:标榜生活的消费。购买某种物品,并不会让我们自动成为某一类人。但商家和广告就是想要让我们这么认为。不买XX,就成为不了XX。这个陷阱我不容易掉落,因为我并不那么在意这些。

陷阱3:贩卖焦虑的消费。身材焦虑、年龄焦虑、育儿焦虑……太多太多了,商家和机构宣称,他们有解决办法,只要买了他们的产品,就能XXXX。其实,真的有什么用处,也要因人而异,大家都往里冲,真的没什么必要。

陷阱4:加快消耗的消费。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用品,用得越来越快,频率在增加,消耗就会加速。

陷阱5:拿铁效应的消费。这个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天一杯,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一年十年,再加上不止是拿铁,还有别的,每天都这样固定不经意地支出的话,总数就很可观了。

陷阱6:煽动情绪的消费。类似于“这次不买,错过一年”…….其实哪里会错过,天天都是“跳楼甩卖”价格。等到真的需要时,再去买,一点也不会迟。

陷阱1-6,在我们身边,真的比比皆是。这几年大家对于消费都趋于理性,这是好事,说明大家不再被动地跟着商家的节奏走,而是自己开始夺回对于自己生活的主动权。

恰好前两天我和老公也有类似的关于买不买某某物品的小讨论。他说想买个pad,以及手表。我问他pad用来干啥,他说看专业PPT。想法不错,可是我们现在手头有两台笔记本,我平时常用的就是其中一台,另一台基本在于闲置状态,为何不能用那台电脑来看PPT?至于手表,买当然可以买,可是目前我们正在用着的手环相应的功能也都具备,也并不是必需。

这么一讨论完,计划暂时先搁置了。过一段时间再考虑吧。要说物质欲望的话,想要一些东西太正常了,我也想着买个新pad,把现在孩子们已经用了六七年的ipad替换掉。还是创造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吧。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现有的都可以用的情况下,就是无必要的时候。

既然我已经学会识别了6种消费陷阱,那么钱包就不至于被掏空。一阵子一阵子地攒下一些钱,长期来看,就能攒下更多一些钱,这些,都将是从容生活的底气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在钱包被掏空前,学会识别6种消费陷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