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的意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这些天,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引无数人猜来猜去。一时间,向西向东,众说纷纭,让我想起了苏东坡与佛印的一段小故事。

涨姿势的图片

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一起打坐。坐了很久之后,苏东坡有点不耐烦了,他看着佛印身上的黄袈裟,就打趣说:“我看你啊,越来越像一坨屎哦。”佛印听了,依旧自若地端坐,不为所动。苏东坡就忍不住问佛印:“你看看我,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啊,越来越像一尊佛。”

 

苏东坡大喜,回到家就把这事告诉妹妹苏小妹,说自己今天又赢了佛印一把。没想到,苏小妹却说他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看外界就是什么。佛印心中有佛,他看你,你就像一尊佛。而你呢,心中存的恐怕就是一坨屎,那你眼晴里看到的事物,就都像屎。”……

 

《罗刹海市》究竟在说什么,感觉起来,各方的猜测也如同苏东坡和佛印。看着各方猜测出来的各种结果,也就能知道他们的内心都是什么样子。

 

然而,作者在上,《罗刹海市》究竟想要表达什么,那只有刀郎本人才知道。刀郎既然没有明说,那他必然有不说的理由,或者就是不想说。旁人,就不必猜了,因为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也许有一天,刀郎会亲自向大家讲述这首歌的寓意,到那时再见端倪,即可。

 

能够猜的,或者只能猜的,恐怕只有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罗刹海市》。因为这篇故事究竟讲了什么,今天的人已经不能去向蒲松龄询问,或是等着他来回答,所以只能根据他的字里行间,去猜想这篇故事想要表达的内涵。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阅读《罗刹海市》原文,可以知道,“罗刹”和“海市”是两个不同的国度,故事的内容则大致是这样的:

 

年轻俊美的商人之子马骥外出做生意,来到一个名叫“罗刹”的国家。这里的人,审美观与世人不同,而且还以貌取人。在罗刹国,长得越丑越怪的人,越能成为达官贵人,而那些长得偏向正常的人,则只能成为底层穷民。甚至,当马骥出现在该国时,人们一开始看见他,都以为他是吃人的妖魔,吓得关门闭户不敢出来。后来,马骥用煤灰涂脸,扮成丑八怪,就顿时受到了国王的款待,被国王认为俊美,因此获赠高官厚禄。

 

接下来,马骥又来到一个名叫“海市”的国度,这是一个宛如亚特兰蒂斯那样的海底仙国,富庶无比,住在里面的龙王和龙女也都拥有世人眼中的正常美貌。马骥在这里娶了龙女为妻,过了一段幸福无比的日子。后来马骥想家了,龙女便给了他一袋三辈子也吃不完的珠宝,让他带回家乡,之后龙女又将他们的龙凤胎孩子送回给他,但龙女自己则因为仙国与人国不能相通而没有跟着马骥回乡……

 

这,就是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所讲的故事。

 

 

初看《罗刹海市》,有点像读《一千零一夜》里的《辛巴达航海》,讲的都是主人公外出做生意,来到了奇怪的陌生国度。但辛巴达遇到的都是令他九死一生的险恶之国和吃人害人的妖魔,马骥则不同。马骥所到的罗刹国,除了审美观与世人相反,且以貌取人之外,其他的罪恶,却一概都没有,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国度。

 

如果说,蒲松龄写罗刹国是有所指,那么,他所指的,大概就是当时的世人看待文学艺术作品的眼光。在蒲松龄看来,那些真正闪光的作品,没有得到世人的欣赏,它们的作者也就无法从中获得财富和地位,结果穷困潦倒;而那些他眼中的糟粕,却总是受到众人追捧,甚至被奉为经典,畅行天下……即便是那些写出了真正好作品的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腌染,竟也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登不上大雅之堂了……

 

之所以要这样猜测,而不是将《罗刹海市》上升到更深刻的社会现实方面,是因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了更多鞭挞社会现实的故事,那些故事,篇篇醒目,个个刻骨,而且一目了然。

 

 

比如《聊斋志异•红玉》,就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广平府有个一贫如洗的老秀才,人称冯老头,他有个儿子,字相如,也是秀才,父子相依为命。

 

一天夜里,相如看见东邻有个美女在墙上向这边看,两人一见钟情。女子就登梯来到冯家,对相如说:“我叫红玉,是邻家女儿。”自此,两人便天天在夜间相会。

 

后来,这对情人夜间私会的事被冯老头发现了,他骂儿子:“你当刻苦攻读,不该做这种有伤风化的事。”他又责备红玉不守闺诫,把她赶了出去。

 

第二天夜里,红玉来对相如说:“看来,你我无缘,既然这样,你应该另寻一门好亲,我已经为你看好了一个女子,你就娶她吧。”红玉隔日又拿来四十两银子送给相如,让他去聘娶村里卫家的女儿。如此,相如娶了卫氏,两人勤俭生活,日子过得很安宁,两年后还生了一个儿子。

 

在一个清明节,相如夫妇抱着孩子去踏青,路遇一个曾经做过大官的宋姓富人。姓宋的见卫氏貌美,就打听到她的住处,派家丁闯进冯家,把她劫走了。当时,冯老头被那些家丁打得吐血而死。相如也被打成重伤,过了一个月才能拄着拐杖走路。卫氏被劫到宋家后,因为拼死不从,也死了。但这些事,县衙竟都置若罔闻,相如的冤恨全都无处申诉。

 

一天,一个陌生异士来到冯家,对相如说:“宋家伤天害理,人人痛恨,县衙却不闻不问。所以,我要去做你想做却做不了的事,你快点躲出去,别受牵连!”相如听了,就马上带着儿子去了别村。

 

那天,有人闯进宋家,杀了宋氏父子。县令认为冯相如与宋家有仇,认定案子是相如做的,就把相如抓走了。相如说自己当时去了别村,且有人证,但县令依旧对他用刑,又把他的秀才功名革去,将他关进大牢。

 

当日夜里,县令刚睡下,忽听有东西扎在了枕头上。拿蜡烛一照,居然是一把刀。县令吓得魂飞魄散,第二天就把冯相如放了。相如心想,肯定是那个异士在救他。

 

相如回到家,想到父亲和妻子被宋家害死,儿子又下落不明,心里感到无比绝望。正要寻死,忽听有人敲门,相如开门一看,竟是红玉,而且她手中还抱着他的儿子。

 

红玉说:“其实我不是邻家女儿,我是个狐精。你不要担心以后的生活,有我帮你。”红玉从此就和相如住在一起,她拿出银子购买纺织工具,纺线织布卖钱度日,她还租下几十亩地,雇人耕作。相如见生活有了着落,便继续开始安心读书。

 

几年后,冯家开始变得殷实。红玉还拿出四两银子交给学官,恢复了相如的秀才功名,让他继续应考,相如就考中了举人,冯家于是更加兴旺。红玉虽然长年操劳,但她却一直显得很年轻,丝毫不见老……

 

在蒲松龄笔下,像《红玉》这样描写备受欺压的底层百姓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简直太多了。而且,当这些小人物遭遇侵害之后,为他们伸张正义、帮他们重建生计的却从来都不是衙门,甚至不是正常人类,反而是那些不被社会所容的狐精、异士之流……

 

 

相比《红玉》这样的故事,《罗刹海市》简直太温和了。在《罗刹海市》里,没有一个人被欺压,也没有谁死于欺压,有冤无处诉和冤案这种事,也不存在。

 

说起来,《罗刹海市》也并不是多么出名的聊斋故事,如果不是刀郎唱了这样一首歌,在许多人心中,《罗刹海市》连《画皮》和《聂小倩》的知名度都达不到,这就说明,它的寓意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至少低于《画皮》和《聂小倩》。

 

如果从“含人量”的角度来看,罗刹国民虽然颠倒美丑,但他们无非就是傻,并不是作恶多端之人。他们的含人量虽然不高,但比起《画皮》里披着人皮的妖魔和《聂小倩》里吸食人血的夜叉恶鬼,也已经高出很多了。

 

就聊到这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罗刹的意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