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关系,坦诚的自己

刚刚,我跟他就下午发生的一件事,联系到长久以来发生的同类的事情,表达我的感受,并希望他能有所改变。他听了,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点头诚恳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这一年来,他最大的转变就是,能“听见”我的“声音”,从我的感受出发,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我很清楚,他的转变,缘于我的转变在先。涨姿势的图片

心理学中的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以前我不可能明白。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与行动,我对这句话理解深刻。想要如你所愿的生活,唯有先改变自己。

2023.7.14 晚

以下《真实的关系,坦诚的自己》,是昨天下午读一篇长文,做的摘录笔记。放在这里,无限贴合。

 

(一)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在你认为应该非常亲密的那个人面前:

 

敢不敢袒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

能不能诉说自己对某件事的拒绝?

敢不敢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

能不能勇敢说出自己的委屈不安?

 

关系是一种“照见”,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都没有感受到被“看见”,那就只剩下在黑暗中的孤独。

 

(二)

 

情感禁闭是一种防御机制,它们防御的是“把自己展示给对方而带来的种种后果”。

 

如果关系只浮于表面,不深入彼此,那就不用面对亲密之后的各种不可控。

 

婚姻中,两个人内心都是带有防御的,都是情感禁闭的,就相当于双方达成了默契的协议——我们只搭伙生活,拒绝深刻的情感联结。

 

(三)

 

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扮演”另一副模样会生存得更容易,那么她就会演化出“假自体”。就是说,她们会扮演另一个人,会掩盖真实的自己。

 

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她们依然会演习这种模式。表达真实的自己,害怕被嫌弃;表达真实的需求,害怕被讽刺。

 

(四)

 

关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照出自己真实的模样。

 

我们在关系中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是因为我们内心惶恐不安,敏感脆弱。

 

如果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假的”,那么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同样出了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自我感知能力”功能损坏,是我们“真实自我”走丢了。

 

所谓自我感知能力,指的是我们对自己真实的认识,以及我们对自己情感的深刻解读。

 

说白了就是,我们能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我们能不能精确描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断地要求我们去适应、去变通、去妥协,而我们却时常忽略了与自己“真实自我”的接触与深入了解。

 

这样的状态只是一种对自己关系的“假”的表现,而这种“假”的关系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内心的失落、困惑以及无助感。

 

我们只有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我们先做那个“接住自己”的人,才能在关系中被“接住”。

 

亲密关系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课题。真实,永远是成本最低、最万能的解题公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真实的关系,坦诚的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