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我们活成了一束光,一团火

昨天在山中收拾书房,找出来不少粉金状元纸,每卷长十米,有竖暗条线,很多颜色,都是那些年在城里开书画院时为书法家们准备的。

涨姿势的图片
我移步江南九华山间,与书画家自然就远了。眼瞅着这些很难得的长卷也派不上更大的用场,便试着用来抄写些自己写的文章。现在电脑写作,既快又省事,只是以后“只言”或许能因为书籍得以留存下来,那种自己手书的纸质“片语”不曾留下,也是件憾事。

我不是书法家,自然不会抄录那些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于是,找枝钢笔抄录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东圩埂》一书我写的“自序”,差几十个字就两千字。整整一个下午,除了中间去给新栽的菜地浇了水,便是干这件事情。临到傍晚时,抄完了,似乎一字未漏。掷笔于桌前,竟然情不能自己。

图片青年画家朱迪设计的《东圩埂》一书封面
是因为很难得一气写了两千钢笔字,更不是因为写得“漂亮”,只是,因为浓浓的故乡情结与冬季里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
晚上没有吃饭,只吃了些妻子煮的青菜与胡萝卜。

重回电脑桌前,闭目静听音乐,任由思絮跨越长江,游荡在故乡的上空,鼻翼似乎嗅到了故乡的味道。一个离别故乡半世的游子,漂泊在外,该怎么去面对自己的故乡?

图片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手书这么多字了
今日凌晨三点多钟醒来后,似有人托梦而来。关于故乡,关于游子……我未曾睁开眼睛,黑暗中摸出手机,对着手机迷糊中讲了三段语音,早晨起时转换成文字,便是下面这一段话:

“我们都是从家乡走出来的孩子。在父母慈爱的目光里,永远是那个乡村少年。父母离别了人世,我们再也没有机会活在他们慈爱的目光里,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即使再回到故乡,自己也不是当初的那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了。

半世漂泊在外,经历过太多的苍凉。所以,我们才有对温暖的渴望。一路上我们活成了一束光,一团火,照亮下一辈人前行的路,给予他们温暖,传递他们力量。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间烟火,延续,承传,生生不息。

可是,我们在哪里能找到曾经的过往?我们的精神家园究竟在何方?在故乡,在村庄,在埋葬了我们父母亲人和自己胞衣的那块故土上。

图片山重水隔也阻不断思乡情 陈三九 摄
正是因为这样,我把自己的故乡《东圩埂》当作中国村庄一座文化纪念碑来筑就,于朦胧的泪光里纪念生我们养我们的村庄过往,凭吊先辈,激励自己与后人。

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都有自己的‘东圩埂’。故土上生生不息的烟火里,升腾着希望,我们相信:日子终归会越来越好!”

晨光中起来时,山间果真一片灿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一路上我们活成了一束光,一团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