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职教人的风骨

学校师德师风征文比赛,让我想起我敬佩的一位在教师岗位默默奉献一辈子的老教师。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涨姿势的图片

彭美鹏老师现年77岁,现在依然在睢宁中专服装实训车间做一名普通的实习教师,他慈眉善目,说话慢条斯理,走路有点蹒跚已经没有前几年的稳定和有力。我每次和他打招呼,他会戴着老花镜低头眼睛向上抬不通过花镜来辨认我是谁。我一直以为他认识我,因为他多次冷不丁推开我的办公室的门,找我帮忙帮他修改实习教材,打印部分内容。每次帮他修改实习教材,我都会久久不能平静,他自己编写的服装实习教材,装在自己的优盘里,随身带着,把教材内容打印出来,如果发现哪里有问题了,会立马修订好,然后再打印出来反复修订,确保纸质材料和电子稿保持一样。

 

他近年来眼睛视力下降厉害,他在纸质教学内容发现问题修改好后,却无法在电脑上修改对应的电子稿,然后他只好请同事帮忙,他平时埋头教学,又加上是退休返聘教师,年纪大了,自己的同龄人早就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年轻的教师与他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因此他认识的人并不多。而且他的记性也不好了,经常跟他打招呼的老师,他觉得面熟也知道是熟人,但是名字记不住或者对不上号。所以他索性不计了,别人是人老不忘相思,而他老了唯不忘自己的专业,依然孜孜不倦在研究自己的专业。

 

他既然认不清这些在他眼里都是年轻人的同事,也就不刻意去结识,遇到帮忙的时候他就直接问人家有没有空,能不能帮个忙。就这样,我和彭老师认识了,我以为他也认识了我。基于尊敬和对他敬业的感动,我都是停下手中的活,帮他把讲义修改好,打印好。然后毕恭毕敬再送走他。

 

有一次,我在校门口值班结束准备回办公室,正逢上彭老师步行进校门,我连忙上去打招呼:“彭老师好,来上班了!”他和往常一样低头抬眼从镜片上看我,然后回应我的问好。他的口气平淡,有疏离感。我心里突然冒出一种想法,似乎彭老师不认识我,于是我脱口而出:“彭老师,你还认识我?还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他一愣转身看了我一眼,尴尬的说看我面熟,也知道是这学校老师,但叫不出名字。我为了化解尴尬跟他说了我的名字,并以开玩笑的口气说这次记住了,在老校区哪哪个办公室,我帮他修改实习教材的。他虽然嘴里说想起来了,但是表情能看出还是茫然。

 

我跟上他继续跟他聊天,问他上午可有课,他回答有,又问他是不是还带服装实习课,讲到他的专业,我突然发现彭老师眼里有了光,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跟我说起服装车间如何从他手里历经从无到有,从一台老缝纫机发展到今天先进的设备,他是如何既做修理工又做缝纫工,还要手把手教学生作实习指导老师,不知不觉走到我和他分开的岔路口,彭老师依然意犹未尽。我不得不和他说再见。

 

在他教学生涯中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多到他常常记不得学生,学生却记得课教得特别好的彭老师。他的教案上和教材上有密密麻麻的批注,那些年代久远,颜色失真的字迹,泛黄的教案本和讲义在讲述着一个普通平凡而又伟大的老职教人的敬业故事。

 

彭老师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做一件事上,就是专心致志上好一节课,他教出的学生虽不是桃李遍天下,但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他们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学校能够发展到现在如今的规模,和像彭老师这样的老职教人敬业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精神在我们一代一代职教人身上传承,睢宁中专才有越来越辉煌的明天。

 

我们每一个职教人都在做着普通又伟大的事业,我们教育的对象正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改写者,没有我们普通民众的总体水平的提高就没有今天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职教人都肩负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民族的希望就在于每个人都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不止,且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的使命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我们认真教好每一节课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一个老职教人的风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