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阿姐鼓》这个歌名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它背后的惨烈。

涨姿势的图片

我天真地以为“阿姐鼓”就像东坡肉、西施舌、夫妻肺片、麻婆豆腐这些以人名命名的美食一样,就是一个品牌,也就是说有一种鼓名叫阿姐鼓。

汉语的词语就是这么奇妙。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东坡肉这种菜名时的惊诧和恐惧:谁这么恶毒要吃东坡肉?这世上还有不喜欢东坡的人吗?即使谈不上喜欢,怎么也不会仇视到要吃他的肉的程度吧?

后来知道了这道菜的来历,明白这是对作为美食家的苏轼至高无上的赞美后,再看到听到这道菜名,当初那种恐惧的感觉也就慢慢褪去了。再后来,这道菜名只是会让我联想到苏轼相关的人生经历以及这道菜的味道罢了。

我就是从这里出发,猜测所谓的“阿姐鼓”,应该就是一个被大家尊为“阿姐”的女子,她是一个卓越的手工艺人,她制作的鼓无与伦比,被大家叫做“阿姐鼓”,自此就成了一个品牌。

我对“阿姐鼓”的理解也不能说毫无道理吧,但“阿姐鼓”的真正含义却完全不是我理解的“阿姐鼓”。

在朱哲琴的演唱中,华丽、空灵的声音里,有来自西藏的神秘,有欲言又止的遮掩,有挥之难去的疼痛……令听者忍不住浮想联翩。

 

原来歌声背后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阿姐鼓”的名字并不像东坡肉这样的菜名,这样的菜名是向名人致敬的,但“阿姐鼓”里边却是血淋淋的残酷。

《阿姐鼓》讲述了一个孤单的小姑娘失去了相依相伴的哑巴阿姐,但她不明白阿姐为什么离家,一直想到阿姐那么大,才突然明白了是什么带走了阿姐。

原来“阿姐鼓”就是人皮鼓。在西藏,只有圣洁的女人的皮才配制成鼓。“嗡嘛呢叭咪哞”这六个字是藏传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包含了世间的万物。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死并不可怕,它如同诞生新的生命一样,是回归大自然。作为轮回的一部分,生与死是平等的,只有幸福吉祥才最重要。

“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在对我说话。”歌声和鼓声在平静与激情的对比中,表达出面对高原严酷生存环境顺乎自然的平和心态。

一个悲惨消逝的姐姐在神秘的鼓声中复活了。

朱哲琴的演唱中,更多的是歌者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现代的旁观者在审视着这一切,跟那种真正的历史有明显的疏离,听不出有清晰的倾向性。你可以从中听到对藏人生死观的平静叙述,也能站在今天的立场对此表示震惊和难以接受,你也可以猜测阿姐到底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还是出于无奈的被动接受……总之,神秘的歌声,不动声色的演绎,里边包含了很多很多。

听完歌,你的思绪并没有随着歌声画上句号,你会长长地松一口气,然后由衷地庆幸:幸亏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幸亏世上不会再有这样的阿姐了。

黄龄翻唱《阿姐鼓》时,曾说过自己的解读:“《阿姐鼓》讲述的是一个圣洁的少女,为了信仰牺牲奉献自己的故事……在这段鼓声里,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那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她似乎是把《阿姐鼓》当成对信仰的歌颂来唱的,把自己都唱哭了。

 

我觉得这种理解也是《阿姐鼓》中隐含的意思之一吧,但如果完全按这种理解去处理,歌声就单薄了,单薄中似乎距离当代人的看法原来越远了,远到有点冷酷的地步了。

在当代人心里,《阿姐鼓》里边更多的不应该是疼痛吗?比较而言,还是朱哲琴的版本在不露声色中给了听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看来,艺术都是相通的,留白才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阿姐鼓》背后的故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