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几眼

电脑敲字时,时常将“大开眼界”打成“打开眼袋”。呜呼,“言为心声”,现在看来是关心“眼袋”胜于“眼界”了。之前,手写“阶”字后必无意识跟写“级”,现在,打出“小”字后词语联想往往跟了“三”,也算某些时代烙印入“脑”入心,入人脑也入电脑,人脑电脑都是有记忆的。时代的惯性于个体难以抵挡,且听他说,且开眼界,多开几眼,眼界开得大了,可能就会慢慢打开眼界。

涨姿势的图片

1.听他说——大开眼界
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别人的话,保持原汁原味,毫不掺假。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三观,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认识。
既然“让人说天塌不下来”,那么“听他说天也不至于塌掉”,姑且听之。
最近一次分享的是名叫乔晓春的北大教授语,他在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中说:“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呢?对不起,我们还没有上路,不在同一条路上,无法测量距离。中国社会科学,是以科学名义做着非科学的事情。”这段话很重,也很打脸,“圈”里一社会科学研究的教授回复了一句,“为什么要走科学的路?”此话,也重,且够很,我想他们两位教授若在一起互辩,也许殊语同归握手言欢,也许一言不和会打起来。
之前,分享过教育家潘光旦1936年在《国难与教育的忏悔》一文中痛陈的教育误区:在这个大时代里,有的是“研究教育”“专门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国民教育”,名为教育,实则就理、工、医、农一方面言,十之八九只是训练;就文、法一方面言,十之八九只是宣传……如此下去,岂复有“自由教育”可言……总括起来就是,教没能使受教育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潘氏说的,句句中的,皆是狠话,有的狠话言之虽早,现在也未必过时。
因偏爱文墨,也分享过不少作家朋友的言语,近期有老作家周宗奇的腑肺之言和作家大块兄调侃语絮,与写作或者是与写作圈有关。
周先生在文坛早有文名和定论,作家陈为人曾写其传记名为《最是文人不自由——周宗奇叛逆性格写真》,“听他说”征其同意引其语,除隐其地外原话照述:……我在某省文坛整整行走五十年。欲问有何见识?四个字:大开眼界!为求人帮助看稿,提提修改意见,请客吃饭,送点土特产,见过;为发表、出版作品,请责编吃个饭,送点烟酒之类,见过;为作品评奖、职称评定等事由,请客送礼,拉拉关系,见过。而且这些小动作,都打枪的不要,悄悄的办了就算了,知道张扬出去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还从来没见过有人基本上不读书、不写作,只忙于追求“文学官儿”,金钱开路,四下钻营,并且堂而皇之地公然进行。而今,这样的宝贝终于横空出世,让我大开眼界!其实,文学这个圈子最好进了,谁想进都可以。但它又有一条规矩不能违背,是铁律:你得凭作品说话、打天下。文品、人品达到一定的高度,该享受的荣誉和利好自然就来了。这个不是你弄个什么头衔,多弄几个头衔就来了,更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人就是弄不明白,你再好心开导,他就是不开窍。这个,也让我大开眼界!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有人就是不讲这个规矩,不开这一窍,就是一切拿钱说话,居然步步绿灯,一步几个台阶,如鱼得水,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时不时有掌声、叫好声响起来……哈哈,眼界是大开了。
与周先生的热语令人齿冷不同,大块兄的冷幽默倒是让人面红耳热:“各种笔会上,与会作家、画家或书法家美其名曰互相赠书,实为互害模式,把自己沉甸甸的一堆纸背到会场,换别人一堆沉甸甸的纸,再背回去。谁的书薄谁吃亏。”
人说,听其言观其行,吾不言,只呵呵……

 

2.买奶粉——大开眼界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接触到奶,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买奶粉。
买奶粉的人当中可能会因品牌、口碑,洋奶粉、国产奶粉、三聚氰胺而陷入选择焦虑,但很少有人会因买奶粉惹上事情。
因疫封控,孩子没奶粉了,小家伙饿得哭,大人也急得哭。
奈何,连人都出不去,保供也不能面面俱保,网购快递更不可能,实在没得办法,身体里又挤不出奶来,决定去冒险,不如出去踅摸,与其坐而困死,不如冒死一搏。
这是一段视频中的事情,一个男人去买奶粉回来被控制,好在孩子好歹有奶喝了。
网上观点支持奶爸的居多,这世上为赚奶粉钱而辛苦,竟然也有为买奶粉而惊心的。据说,还有上一段视频是此奶爸为买奶粉,出去时持刀闯关。我没有看到。买奶粉买出了抢银行的感觉,实在是开了眼界。
如今,二孩、三孩生育政策之下,能为赚奶粉钱而辛苦的,万不能让他们为买奶粉再惊心了。哪怕疫情期间,情况多么紧急,也要有针对特殊需求的保供和适用紧急情况的条款。不然,防控的目的为了什么?因此,再苦不能苦孩子,再急不能不给孩子买上奶粉。诚如是,才真是大开眼界。

 

3.坐飞机——大开眼界
说点高兴的。
今年的脱口秀节目,有演员回忆了当年小县城机场开通到上海的航线,用了几个令人捧腹的梗:飞机没有晚点不晚点之说,人满再走;封舱门前,空乘会站在机舱口喊几声“到上海的还有吗”。呵呵,飞机坐出了私营小巴的感觉,的确大开眼界。
忘记第一次乘机的情况了。某次,去西北一偏僻小城,下飞机既无廊桥亦无摆渡大巴,一舱人从简易舷梯走下来,就被晾在风雪交加的跑道上,等到出机场人都快冻僵了。也算,大开眼界。再就是,乘坐巴西产的涡桨支线客机,45座,噪音大、颠簸,不提供餐饮,空乘人员个个五大三粗像是干惯粗活的,空姐们穿着宽松的运动服双语播报,英语口语带着地方口音,爆破音飞沫飞溅前排商务舱旅客一脸,大开眼界。
经历过一次空难生还的朱莉安对南美雨林情深意切,在经历过空难之后竟然还有勇气再登上那些“破破烂烂的小飞机”。七十年代末,去秘鲁潘瓜纳的路依然非常难走,一些航空公司提供的简陋雨林航班有时候只能容纳20个人,木质的长椅中间还有人会放几头猪,行李架上则是被绑住双腿的活鸡,有售票员在飞机上走来走去收钱,就像乡间巴士一样。
这样的飞机,让人想到七八十年代我国南方乡下的绿皮慢火车,扁担挑着鸭鹅猪仔的农民兄弟最喜欢了。
然而,人家那可是飞机呐,大开眼界。

 

这样开眼界的时有,还可以列出许多,一不小心就见证奇迹或者奇葩。比如,某人经常让别人扫他加微信,亮出来的总是收款码,某兄慨叹,这一年健康码倒是一直是绿的,但生意确实快黄了……不是大跌眼镜,就是大开眼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大开几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