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台上遇王勃(8)

虽然无数次去过大明宫,但脚步丈量过的最北边也就是健身步道了。健身步道再往北,想了想,居然从没有涉足过。
周末又一次沿着健身步道步行,走到西北角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就穿过凌霄门遗址继续往北,在自以为熟悉的地方发现了陌生的风景。
在西北角这一片不大的区域里,我发现了斗鸡台遗址。
牌子上的说明文字是这样的:
皇帝喜欢斗鸡,那些会斗鸡的人自然得到皇帝的宠幸。有一次,唐玄宗出宫游玩,看到一个叫贾昌的小孩儿正在玩木制的鸡,不亦乐乎,还听说他能听得懂禽鸟的语言。因此唐玄宗非常高兴,当即召贾昌入宫。贾昌能识别斗鸡的壮弱和勇怯,熟悉鸡的饮食、疾病和驯习方法,深受玄宗的信任。不久,玄宗又升贾昌任鸡坊的头目,还经常赐给他金帛财物。因此当时有民谣道:“生儿不用识文字,走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辛辣地讽刺了唐朝宫廷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在唐高宗时,诸王好斗鸡,诗人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引起诸王的不和。高宗看后也非常生气,下旨罢免了王勃的官,放所有斗鸡回山中。
我感兴趣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失意的原因又在大明宫里边看到了。没有这次失意,王勃大概就不会英年早逝,我们可能也就看不到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了。

《滕王阁序》里边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句子,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句子都出自王勃的笔下。
我们在初中就熟悉了王勃,要背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高中还要背诵他的《滕王阁序》,也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过他写《滕王阁序》的轶事,多少知道了些志得意满的他失意的原因。

王勃年少成名,被誉为“神童”。他6岁就能写出文章,9岁给《汉书》挑刺,还将挑出来的问题写成了一本《指瑕》。
《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古人必读的经典书目,9岁的王勃居然能指出《汉书》的瑕疵,还能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文章,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10岁便饱览六经,10岁到14岁期间,在长安学习《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16岁时,他的好朋友杜镜要离开长安前往蜀地,王勃为他送别,写下了大名鼎鼎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千古传诵。
是的,你没看错,你背诵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16岁写的。16岁啊,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涨姿势的图片
王勃的才识传到唐高宗耳里,唐高宗便找他来做官。王勃就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开始了自己高起点的仕途生涯。
王勃有多牛气,我们来比较一下。白居易16岁还在埋头苦读,李白16岁才刚刚出道,杜甫44岁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其实就是兵器库的管理员。再来看王勃,16岁便当上了“朝散郎”,虽说此官职没什么实权,但好歹也是个正六品。
步入仕途后,惊人的才华让他在官场如鱼得水,一篇《乾元殿颂》妙笔生花,唐高宗看到后惊叹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但是,王勃人生的转折点来了,一场斗鸡彻底改变了这位天才少年的命运。

王勃在做了朝散郎后,又被沛王李贤请进王府担任侍郎。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沛王让王勃写一篇鼓舞士气的文章,王勃大笔一挥,写下了一篇《檄英王鸡》,这下招来了祸事。
兄弟俩斗鸡,你一个外人,随便写点啥,夸夸两人就行了,可你偏偏写了一篇檄文,捧高踩低,批判英王。唐高宗看过《檄英王鸡》后大怒,斥责王勃是“歪才!歪才!”,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挑拨兄弟关系,太可恨了。
于是,王勃就被贬了,他前途无量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被贬的王勃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这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犯了死罪。
这事非常奇怪: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为什么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遇祸,是因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可能是被诬陷的。
幸而遇赦,王勃得以保全性命,但彻底终结了仕途,还连累了他的父亲,害他的父亲被贬交趾县。
王勃就是在前往交趾县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恰逢滕王阁大宴宾客,在此写下了名传天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
几经辗转,王勃终于到达交趾县,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归途中,偶遇台风,王勃不幸落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重新梳理王勃的一生,再回忆起初中背诵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中背诵的《滕王阁序》,不觉感慨良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斗鸡台上遇王勃(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