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源记》说起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本是诗的序,最终,诗没有流传下来,倒是诗的序流传到了如今,已经算是家喻户晓的文章了。为什么《桃花源记》会流芳百世?小时候读它的时候来不及细想,只急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通篇背诵下来,若背不出就不得回家吃饭。加之考试的时候,总有这方面的试题,万一把那句话记茬了,那个字忘记怎么写了,那个词不知道如何翻译了,考分自然就高不了。所以,那时候读《桃花源记》读的是一个心急,为的是一个考试拿高分。考完之后,再过几月,文中字句早就抛之脑后了。

涨姿势的图片

如今,再读《桃花源记》,坐在茶室里,手中捧着一盏清茶,桌前燃起一炉沉香,依在一扇窗下,伴着柔和的晨风慢慢地读,一字一句,再也不急着考试的事了,反而越读越有兴致,越读越觉得自然舒畅。我最喜读“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原来,桃花源的美就美在这里,好的景致必定要配上好的氛围,祥和美好之气光有美景是远远不够的,必定要有“黄发垂髫”和“怡然自乐”。

于是,我想到我们如今到过的那些旅游景点,高山峻岭、碧水奇石,初一看上去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看久了便又觉着有哪里不对了。哪里不对呢?原来是少了家的氛围。桃花源的美源远流长,百看不厌,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在美景中有人家,人家与美景相互映衬,便多了灵气和内涵。而我们在旅游景点里看到的那些美景没有烟火气,所以,初看很美,看久了就乏味了。

张家界的山上当时是住有人家的,里面还有杨家界、袁家界,是每一座山寨里群聚着同姓“张”、“杨”和“袁”的族人,那时,每到中午或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就冒出袅袅炊烟,与山顶上飘忽的云彩相碰撞、融合,经山风一吹拂,缥缥缈缈地绕着山间飞舞着,时常,还能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与杜鹃鸟的欢叫声此起彼伏,这等境地方是最让人留恋的。

凤凰也是沈从文笔下最美的小城,她的美也在于有人有家。碧绿清澈的沱江是美的,但若没有清晨早起,背着背篓下河捶衣的姑娘就不会有那么美了。秀美俊俏的南华山是美的,但若没有夕阳西下,砍柴归家的小阿哥在丛林中打闹嬉笑就不会有那么美了。青石板铺成的小街小巷是美的,但没有三五个小孩时而蹲在墙角捉蛐蛐,时而拿着纸板在青石板上拍得啪啪直响就没有那么美了……世间所有的好景都与人与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呀!

所以,有一些景区只要一开发就开始将原住民搬迁,如此,怕也是不够妥当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从《桃花源记》说起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