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菜,家乡味

暑假里在外漂泊了几天,一顿家乡菜让旅程完美收官。

涨姿势的图片

之前在犍为的酒店里刷视频,刷到了家乡的福明豆花饭店。视频里的胖哥东找西找,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家位于邓公场腹地的网红店,吃得嘴角流油,肚儿溜溜圆,把视频前的老Z馋得不行。我不厚道地笑了:你不知道吧,几年前我在《今日头条》上写过一篇《乡场上的豆花饭》,点击量点评数都不赖,写的就是这家。当时还只是凭了一张照片和一通电话写的,亲自去吃是后来的事。味道?当然巴适,完全配得上任何吹捧。老Z说我还没吃过,好久去品尝一下呢?

 

嗯哪,马上就出发,作为此次旅程的收官之作。我正好再享享口福,上次只吃了卤菜烧菜和豆花,这回也许能挖出更多的宝呢。

福明豆花店虽已成了网红店,但依然一如既往地不好找。过了余波桥走上几步,斜刺里冒出一个窄窄小小的街口,走进去便是六水门街了。”六水门”颇有典故,它缘自东汉建安年间通济渠的第一次大修,其渠首工程以六水门为其显著特征,即修建有六个可上下开关的大水门。渠筑有坝堤,在坝堤上开水门,可根据需要来放水灌溉农田。这与当时西蜀普遍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相比,可谓独树一帜。

 

“六水门”的存在已有2000多年,比新津建县的时间还久远。六水门街此时已古老得仿佛一个垂暮老人,上次造访,街上的花草、小猫和老人都在阳光下懒懒地晒着太阳,这次来太阳已落了山,大半人家都紧闭门户,只停了两三辆小车,街道实在太窄,我们的车如果再大一号,会车时就开不过去了。这街狭长得不像”街”,只能算个”里弄″,径直往里走,走到底拐过弯就到了。

 

嗯哪,有段时间没来,还是有变化呀,”福明豆花饭店”几个字醒目地印在墙上,可以网红打卡了,在厨房旁边增设了两间饭堂,而原来只在对面有一间。但厨房还是那个厨房,老灶老格局,外面围了好多个蜂窝煤炉子,上面烧的正是网友们最为称道的蜂窝煤烧菜,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豆花、土豆烧肥肠、笋子烧牛肉、雪豆炖蹄花、藕炖排骨、烧白、粉蒸肉、耙耙菜等,蔚为大观,选择的余地很大。可惜此刻,它们全都不见了,全卖光了。凡事赶早,来晚了连基本的豆花都卖完了,多少令人有些失望。

 

走进饭堂,有一桌三口之家正吃得喷喷香,桌上有一盘尖椒爆炒肠肠立即入了我的法眼,点菜时随手就点了这道菜,然后还安排了油拌鸡块、素炒苕尖和蕃茄蛋汤。饭店里根本就没有菜单,我是就着所剩不多的食材现点的。4个人吃4个菜,不多不少刚刚好,就看份量足不足了。

 

回到饭堂,几个偌大的电风扇呼啦呼啦地吹着,没有空调有这风扇,也蛮凉快的。不多时,凉拌鸡块先端上来,然后陆续一一到位。巴适,大盘大盘的,在份量上不用担心!

 

先夹一块鸡块放嘴里,舌头”嗤″地一麻,又有熟油海椒的鲜香随之而来,鸡肉的肉质绵密紧实咬起来颇有劲道,再来一夹流着油的尖椒爆肠,青椒和脆肠在牙齿间咯嘣有声,交缠着轻盈的微辣和滋滋的油香,再送上一囗米饭真的太爽了。但它们都还不是这桌菜的灵魂所在,我味蕾的天平倒向了蕃茄蛋汤。那蛋摊成了一层薄饼,金黄金黄地,浮在蕃茄和小白菜之间游刃有余,用筷子轻轻拨拉一小片放嘴里,香软厚实,感觉很有料,蕃茄和小白菜火候刚刚好,汤酸酸甜甜,又浓又稠,感觉好喝又营养,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喝到的最好喝的蕃茄蛋汤了。

 

一桌人边吃边赞叹,又比照之前在外乡吃的一餐餐一顿顿,好生评品了一番:在夹江吃得最差,牛肉炒过火了,又老又硬,搭配的佐料芹菜红椒什么的,也是又老又材,几乎要把人的牙齿磕掉;马边与点菜员交流不畅,没点的上了一桌,大都乏善可陈,幸好有道鲜嫩酥滑的蛋豆腐支撑了门面,要不真没法把饭吃完;眉山的那顿不咸不淡,隐约少了自己的风格;犍为遇见好人,中年厨子晚上8点过歇了业还专门回店为我们做饭,人情美美,味道也蛮好的,但论菜品的精致、口感的舒适,还是比不了咱大新津的家乡味—简单的食材、清淡的家常风里,藏着厨子灵动的心思,那种卯足了劲儿要让食客惊艳的热情~

 

幸福感陡地上升了许多。

 

 

其实像邓公场福明豆花饭店这样实在的小馆子,印象中还有不少,感觉差不多每个镇乡都会有一两家吧,或卤肉鲜美,或蘸水霸道,或烧菜巴适~各家都有各家的绝活儿,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店面看着不咋样,但做出来的菜有灵魂,足以将食客刁钻的嘴、空虚的胃牢牢抓住,抚慰了一颗颗漂泊的游子心。

 

这已是两年前的稿子了,背景还停留在可以在省内随便流浪的年代,随着疫情不定时的”乱窜”,这一年就没法再出去了,但,”卷”在新津好像也挺好的,毕竟那么多”家乡灵魂菜”可以等我一一去品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灵魂菜,家乡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