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很美,荷叶的世界也很精彩

从留坝返城的路上,恰好经过眉县的千里荷塘。
时至正午,太阳在头顶撒下火一般的热情;可荷塘就在路边,岂有不看之理?
下得车来,穿上防晒衣,戴上防晒口罩,再取出防晒喷雾给裸露出来的有限的皮肤一通狠喷,才鼓起勇气大步流星地向荷塘走去。
已是八月中旬,本以为早已过了赏荷的最佳时机,没想到放眼望去,荷花却开得正好。
这里的荷塘分割成不同区域,分门别类地种植着不同的品种。漫步其中,有廊亭、步道曲径通幽,相映成趣;也有观景平台、荷花广场、观荷塔、荷香亭……错落有致,布局其间。移步换景,每一处都美不胜收。

涨姿势的图片
我第一次知道荷花还有这么多的品种。
这千里荷塘,我看到的荷花足足有20种之多,单瓣、复瓣、多瓣,纯白、明黄、浅粉、紫红,无论花形还是花色,姿态各异,变化万端,让人恨不得多生几双眼睛出来。
比如一种牡丹荷花,也许你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会稍有疑惑:这到底是牡丹还是荷花呢?似乎都有点像,却也都有点不像。没错,这就是牡丹荷花。它长在荷塘里,应该是名正言顺的荷花,但它长得更像牡丹,层层叠叠的花瓣,花姿丰盈,看起来真有牡丹的雍容与华贵,却也不缺荷的清幽和高洁。

国人面对荷花,总会产生难以言说的情愫。
这种感觉,来自诗词文,来自绘画与音乐,荷花早已变成文化符号,沉淀在我们的基因里。其中,周敦颐的《爱莲说》功不可没,尤其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把荷的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更是刻在了国人的记忆中。
所以荷花,在国人眼里就不只是一种植物、一种花卉了,也是一个具有高洁情操的雅士。
面对千里荷塘,我却有点煞风景,欣赏了美丽的各种各色的荷花后,我的注意力却聚焦在花下的荷叶上边了。
叶大,色绿,洁净,高高托起荷花后,就静静地甘居花下,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我脑海里无可救药地想起了从前的美食。
小时候,见过的零食少得可怜,吃过的就更有限了。
逢集,大人去买东西,若是能跟着,自是欢天喜地。在摩肩接踵的集市上,牢牢扯着大人的衣襟,唯恐走丢了,但眼睛却滴溜溜被两边卖小吃的小摊子吸引了,脚步也就挪不动了。

大人在旁边挑选碗碟,小孩眼巴巴地看着旁边的豆腐脑摊子。

图片小孩看到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孩,来到卖豆腐脑的小摊前,递过几个钢镚,老板就拿起一个黑色白边浅口的粗瓷碗,碗沿常常还有着豁口,用勺子从一个缸里舀出几勺豆腐脑放进去,再放几粒黄豆、一点榨菜、一些辣椒油,再撒上一小撮香菜,从另一边冒出热气的锅里舀出熬好的汁子浇在上边,扑鼻的香气早已弥漫在空气中了。

那小孩坐在小板凳上,趴在矮矮的小桌子一角,吸里嘘里吃了起来。最后,碗底剩下的一点点汤,用勺子怎么舀都舀不起来,小孩干脆把碗端起来,高高举过头顶,碗底冲着下边大大张开的嘴巴,像定格了一般,等着碗底那点汤慢慢汇聚在一起,再缓缓地沿着碗边流下来,直到滴在嘴里,才放下碗站起来,心满意足地用袖子擦擦嘴巴,走了。

小孩盯着看完了整个过程,口水都差点流了下来。

买好碗碟的大人回头一看就明白了,看着馋猫一般的小孩,想着赶回家还有事,就答应给小孩买两个糖糕边走边吃。

大人拉着孩子,走到一个架着油锅正在炸油糕的小摊前,递过几个钢镚。

老板从油锅上边架着的铁丝滤网上夹起两个油糕,放在一张枯褐色的荷叶上边,包裹了几下,递到孩子手上。

孩子双手捧着荷叶,感受着荷叶里边传递出的软软热热的幸福,尽量延迟体验这难得的美味。

边走边咬下一点点脆脆的外皮,外皮还带着荷叶的清香;等外皮咬破一个小口,再吸一点里边粘稠的糖液,每一下都要咂摸好半天。
两个糖糕带来的幸福,可以持续好几天。
小孩眼中的大人都不爱吃集市上卖的东西,不然怎么不买上两个跟孩子一起吃呢?小孩想不明白为什么人长大了就不喜欢吃这些好吃的了,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吃不够这些东西。
没有一个小孩奢望过可以再尝尝其他小吃。在小孩心里,能吃一样,就心满意足,这趟集就上得太值了。
更多的情况下,小孩不能跟着大人去赶集。对着哭闹着想跟着同去的小孩,大人一般会让步,答应回来给买点好吃的。
小孩在家里咬着手指头眼睁睁地等啊盼啊,似乎过了一万年那么久,大人才回家来。
从布兜里掏出一个荷叶包,打开,里边是带着红枣和豆子的甑糕。小孩欢呼一声,跑到灶房取来一双筷子,香甜得粘牙的甑糕,混着好闻的荷叶味道,就这样给鼻孔、双唇、牙齿、舌头、喉咙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享受。
小时候的荷叶,那是和好吃的联系在一起的。

前些年,五路口附近有一家饭店,里边有一种蒸卤面很有名。每次路过,我总惦记着吃上一份。
他家的卤面,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干,这其实不算稀奇,奇特的是他家的卤面是放在一个竹编的容器里,上边垫的是一整张荷叶,卤面就包在荷叶里边。
卤面上桌后,用筷子挑开上边的荷叶,就能享受带着荷香的卤面了。
可惜,这家店已经不在了,带着荷叶清香的卤面可能再也吃不到了。
你看,荷花更多的是用来审美;而荷叶,那就是用来包裹食物了。
李渔在《芙蕖》一文中也写到了荷叶的实用功能: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现在的食物,大都用塑料袋、塑料饭盒盛放,哪里有用荷叶包裹的好呢?既环保又安全还带着荷叶独特的清香,简直想不出来还有比荷叶更好的包装食物的用品了。
难道荷叶除了裹物之用,再也没有其他了?
当然不是了。

还是李渔的《芙蕖》,其中是这么写到荷叶之美的: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可见,荷叶自出水之时,至花未开之日,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
那么,衰颓枯败的荷叶除了裹物,就惨不忍睹、一无是处了吗?
李义山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枯荷原来也具有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似乎更为深刻。

荷花当然很美,可荷叶美得更持久,还有实用价值。如果不是捧一踩一,起码可是说,荷叶的世界和荷花的世界一样精彩。
途经眉县的千里荷塘,我有一个特别的感受:
满怀希望奔赴的景点,常常让人失望;而不期而遇的美景往往会给人带来巨大惊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荷花很美,荷叶的世界也很精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