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雾

沈从文先生有一文《云南看云》,今笔者作一文《云南看雾》,这是初步印象。雾不是云,色白如云,其状之盛更甚于云。

其实,“雾”这一个词最先让我印象深刻,是在好几年前观看改编自阿城的同名小说《孩子王》这部电影。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中学毕业的“我”被调去学校教书,作文课上,“我”看到一篇好文章。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第一,没有错别字;第二,有内容。内容之外,他还看到有雾,别的同学就谁也没有写到雾。”山上有雾,每个孩子都看到了,但只有这个孩子写出来了,只有他感知到了雾的美。影片中“我”的观点,多少有作为作家的阿城的观点。不管是“我”的观点也好,还是阿城的观点,“雾”让我感动。我想到了家乡清晨的河面,水烟弥漫。同时,它让我思考:作文该如何写?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美的印象能通过文字的形式让人感知吗?这些都是前话。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来说说云南的雾吧——海拔两千米的大山上的雾。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这是物理学上对“雾”的定义。初中课堂上,老师念及雾的定义,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多少概念,不过一种天气现象罢了。真正经历这样的气候现象,是在十多年后,我来到了云南的大山里做支教——大雾笼罩了我。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我常常会站在教学楼的走廊前,望着远处的雾发呆。远山上笼罩着一团团浓浓的雾,那绝不是城市上空的乌烟浓霾。或淡或浓的乳白色,瞬息变化,群山在雾中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你越走进,仿佛越遥远,可你还得往前走,犹如仙境,仙境遥不可及,尚要努力去触及。

近处的雾不用看,不用看而真真看得见,因为你就身在雾中,你就身处人间仙境。再前,再近,细看,碰得着吗?不用你碰它,它便会很放肆地来碰你,有雾自东南西北来,沾湿你的发丝,扑打你的脸颊,唤醒你正在沉睡的神经。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不管远近,雾都给人一种虚无缥缈之感,仿若屈原在《楚辞》中的《山鬼》。山中鬼,是鬼还是仙?但就不可能是人。木心说《山鬼》是“阴森森的繁华”,繁华用得好。因为有山中雾,所以有山鬼。山中大雾,繁华至极,含睇宜笑,惆怅幽怨;欢乐、天真、哀愁、悲思、怀想······雾和风一起吹着,轻绵绵的,一丝丝的,弥漫全身。后来有一个木心的读者说,《山鬼》是缥缈的真实,阴森森何处谈?真真实实的人住在山里,昼起劳动,夜来安睡,男人劳动,女人劳动,孩子调皮,雾也调皮——有人的气息,就有生气,就不会显得阴森森。而山鬼可以是女神,也可以是君子——是山中人。无所谓虚无,虚就是实,实就是虚,皆是感觉,不是生活。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更何况看得见的呢?至于后来的这个读者是谁?不重要。

涨姿势的图片 第4张

原来以为只有晨雾,后发现不仅有午时的雾,还有晚雾——山里,大概随时都会起雾。白日时而晴朗,阳光灿烂,紫外线并不弱,有凉风吹来,伴着雾气。常常晚来一阵雨,不是下雨,是飘雾,纷纷雾霭。雨是水,雾亦是水,柔情似水,多少柔情,在大山里千回百转。

傍晚时,为了找信号,我们爬到了山顶。山顶上,可以看到山下村子的全貌。俯瞰远处,山头弥漫着一片白茫茫的雾海。此时,大雾还没有蔓延过来,周身能感到雾气。不一会儿,雾一点点地伸过手来。很快,便是满山雾海,不见了天地,天即是地,地即是天。真真看山不是山,山山白雾罩。你不要想逃,逃不了的,它会追着你跑,与你游戏人间。

以上所说,我似乎真的把雾称赞到了天上。你们定要质疑了,这么大的雾,怎么会没有坏处呢?是啊,随之而来的是诗意,也是湿意。寒凉,从清晨,一切这才开始。

 

雾来了,太阳出来了,雾渐渐散去。夜晚,雾还会再起,起雾了,下雨了;明早,雾还会再来,太阳还会再来,如此循环往复。

云南的阳光不曾使我惦念,云南的云不曾使我着迷,倒是这大山里的雾蛊惑了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云南看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