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有家米皮店

女神的图片 第1张

扶风地处关中腹地,文化厚重,小吃种类也很多,各有各的特色,在整个人类漫长的饮食文化历史中,绝对能独占一席之地。在扶风小吃中,和汉中米皮比较接近的是面皮。

汉辊米皮店的店主是一对很年青的夫妻,男的是扶风人,女店主是地地道道的汉中人,所以这家米皮店中所供应的,当然是很地道的正宗汉中米皮了。店里也收拾的很整洁干净,小两口人也和气,上门吃饭,虽然消费的钱不多,但却能让人感觉舒坦,所以常去。俗常人过日子,就是要这么平淡安静的感觉,能舒舒服服地吃一餐饭,心情当然是愉快的。

女神的图片 第2张

米皮这种小吃食,据说有很悠久的历史,汉中人骄傲地说,他们的祖先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吃米皮了。我想,这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民以食为天,大米在中国的种植史可远溯万年之远。“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扶风的七星河流域,先民也曾傍水广种水稻,年年丰庆,只是随着时光的推逝,气候的变迁,现在的七星河,青山绿水依旧,我们却看不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了。而被称为小江南的汉中,自然自古就盛产优质水稻。有了大米,出现米皮这种食品,肯定是分分钟的事情了。人类在吃这件事情上,从来最不缺乏智慧。

米皮店在南二路,不大,六张餐桌,布置很简单,但清清亮亮,一尘不染,给人的感觉就两字:舒坦。进店,男店主客气地打招呼,递根烟过来,女店主笑笑的,询问了吃辣椒的多少,就进里面的操作间去了。隔不多久,一碗热气腾腾的热米皮端上了桌。还是笑笑地说:味道啥的不合适了说一声。

 

碗是白瓷的,洁白的釉面上,一圈淡雅的青蓝图案,朴素的美就自然而然地泛出来了。记得周杰伦有一首歌叫《青花瓷》,配的图片就类似于这种,给人的感觉就是雅致,雅致到了极致。碗里盛着的米皮,洁白如软玉,有一些嫩生生的豆牙在上面,还有一束绿茵茵的菠菜的叶子衬着。辣椒也不是关中人当菜吃的那种油旺旺的辣椒油,辣椒不碎,完整的形状还在,炒成焦香,色泽却油旺旺地泛着红艳艳的光。看着一碗米皮,就像看着一幅极淡雅极漂亮的图画,红色、绿色、白色相互映衬,颜色鲜艳而明丽。秦人嗜辣,我吃饭虽然粗糙,却很好地继承了祖辈的这个嗜好,经常在吃饭时会特别交待多放辣椒。于是先夹了片辣椒入口,香脆,再挑起一条米皮,米皮白生生地在筷尖上颤颤地动着,绵软而精道。送进嘴里,米皮和舌头之间的交流,没有丝毫阻障,那种糯软爽滑的感觉,让人齿颊生香,果然一碗好饮食。

 

汉中米皮的做法和关中的面皮在做法上应该是有些类似的吧!都是把大米或面粉加工成米浆或面浆,上屉蒸成薄饼状,所以米皮在汉中也被称为面皮或蒸饼。当然,此面皮非彼面皮,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因为所用原料不同,风味自然迥异。但汉中的米皮自刘邦大帝命名后,千百年来,变化好似不大,一直以这种形态呈人。只是后来汉中人再佐以一种菜豆腐,搭配成早餐模式,让人久食不厌,非常经典。关中的面皮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多了很多变化,蒸面皮、烙面皮、擀面皮,名目较多,而且就算同一种类,只要因为地域不同,也会变化出不同的味道来。

 

不管是汉中的热米皮还是关中的面皮,其味道的精华所在,据说都在辣椒上。辣椒中的调味料变化繁复,各不相同,形成了很多传家秘方,秘而不宣,从不外传。记得九十年代初在宝鸡卖面皮时,为了得到一家店的辣椒调料配方,派了一个精明的小伙伴,不惜以打工的身份,在人家店里卧底数月,偷师学艺,才得到了一份写在烟盒上的配方,如获至宝,工资都没要就跑回来了。也可能因为个原因,就算同一条街上的面皮店,也是各具特色,形成了很多风味,出现了很多名店。米皮据说也有辣椒配方决定其风格风味的说法,但扶风大街上的汉中米皮店并不多,所以无法有更多的比较。

 

在南方呆过的人会发现,不管是汉中的热米皮还是关中的面皮,都和南方的一种叫肠粉的饮食有相似之处。叫我看来,肠粉的做法以及风味应该和米皮更接近一些。肠粉也是大米磨成的米浆做成的,不同的是肠粉上蒸屉时,会打一只鸡蛋进去,同时放进去的还有一些碧绿的生菜,一起蒸,蒸好后用刮板刮成一团,品相样子和米皮相比就差多了,和面皮就更不能比了,但拌上鲜辣的辣椒酱,吃起来却很过瘾。肠粉在南方也是一种早餐食品,扶风新区的益元市场去年开了一家,吃过一回,味道和感觉居然和南方的那种相差无几,有些讶异。和店主聊天,得知他在广东打过工,因为也喜欢吃肠粉,对肠粉感兴趣,就引进到到了扶风,开了这家小店,生意还不错。肠粉估计扶风就此一家,另无分号。

 

不管是隔壁的这家米皮店,还是遍布扶风大街的面皮店,或者是益元市场那家别无分号的肠粉店,都是我们庸常平淡生活中一道道靓丽的色彩,让我们在疲累的工作之余,多了一份口腹之福,多了一份朝向快乐的悠长滋味。

女神的图片 第3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隔壁有家米皮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