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际话“科举”

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来到了。校园内外考场周边可谓戒备森严。封路、禁止施工,整得是一片寂静严肃。电子设备也时有失灵,据说是有防止作弊的电子干扰设备在运转。

是啊!高考学生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为了这最后一搏,不只是高考学生本人,还有他(她)的家长、老师、亲人等为了他(她)的最后冲刺成功,付出了可观的物质、精神的支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因为噪音等屁事儿,影响了高考成绩,那得罪的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了,那可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大事了!

涨姿势的图片

因为祝福语中,“金榜题名”的语句频率最高,让我非常容易的联想到了古代的“科举制度”,便有感而发了。

古代科举制度,据说是从隋朝开始,那荒淫的隋炀帝在公元605年开始实施,随即的唐朝李世民也延续了这一制度。他高兴的说:天下才士尽入我彀矣!

“彀”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得知:1。把弓张满。2。圈套;牢笼入~。也就是“天下才士”都进入我的弓箭射程之内,在我的掌控之内了;中了我的牢笼计了。

原来,这科举是皇权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家天下,设计的网络人才,控制和选用人才的一种统治策略。

到1300年之后,科举制度终于被废止了。在这1300年之间,历朝历代的皇上对科举制度都采用了大同小异的延续办法,其发展趋势是,越整越僵化,最终成为限制自由思想的精神牢笼。“八股文”是科举制度的衍生物,被革命先驱批驳得体无完肤,成为历史文化的糟粕。

此外,在民间,科举文化现象也是“谬种流传”。什么书生遇难,佳人相助,科举得中,中状元,坐高官,招驸马,八府巡按报怨仇等等,占有很大的比例。至今仍然传唱的《女驸马》便是科举制度在民间百姓中具有深厚影响的证据。

为了维护封建皇权制度,缓解社会矛盾,隋炀帝、李世民们为全社会精英们设计了这样一条通道,一条普通百姓身份逆转上升,实现华丽转身的通道。这样,大多数的社会精英,便把科举出身当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忠君的结果是,自己也会得到荣华富贵的。

现在的高考,自然是民主共和前提下的考试了,自然是为全社会选拔人才了。这本来是与封建科举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也是考试,并且也是“国考”,人们自然而然的把这种考试与科举的 “考状元”联系起来,虽然比较牵强,却也没什么错误。

科举制度已经成为“古董”了,其余毒应该还有一些“市场”的。比如说,一些单位用人,只看有没有大学等文凭,不去考察他(她)的实际能力,造成个别“高分低能生”进入社会管理层次,这势必拉低社会管理层的整体素质;再比如,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我估计:大学毕业生学以致用的专业“对口”率可能不足2成。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两口子都是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靠的是跑运输养家糊口,——男人开车,女人卖票。这样,他们苦读的化学专业知识就闲置浪费了,这是这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损失。

还听说,考入大学的许多考生,只是玩游戏混日子,最后糊弄一张文凭进入社会,在社会上或是抛弃专业另辟蹊径求职;或是“拼爹”找关系和“啃爹”生存。

高考指挥棒挥舞了好多年了,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了。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多一些“对口教育”,少一些浪费,引导青年学子冲击世界科技尖端,办好社会主义人民教育,这才是我们强国富民,实现“中国梦”的可靠渠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高考之际话“科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