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你们舞台,你们就能翩翩起舞

“嘿嘿嘿,老师来听学生讲课了。”

同事走进教室时,正是眼保健操时间。我站在教室后边,听到一个学生一边做操,一边对同桌嘀咕。

是的,不行吗?正因为是学生讲课,同事才来听的!

涨姿势的图片

也难怪学生感到奇怪,老师来听课,当然是听老师讲课的;学生自己讲课,老师没必要听吧?

这就是学生不懂了,听学生讲课,不但有意思,里边值得琢磨的地方多了去了。也罢,隔行如隔山,我就不解释了。

但我心里其实还是忐忑的。

前边有些学生真的讲得很好,但他们已经讲过了,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性的,因为每个小组的分享任务都是提前选好的。也就是说,这次讲解的结果如何,完全是开盲盒。但即使是开盲盒,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一点也不会打折扣。这也就是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自由组合、然后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的初衷。

今天的《百年孤独》分享,她们能完成到什么地步呢?

 

课间,她们就把多媒体准备好了。PPT的首页是《百年孤独》的封面,还有她们小组三人的名字。氛围感满满的,课还未上,先营造出浓浓的气氛,把大家带进小说的学习情境中。

一上课,我简单说了两句话,就把课堂交给了她们。

武怡涵似乎还客串了主持人的角色,她三言两语导入,带着大家看了一段六七分钟的视频,从视频中简单了解了一下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尤其是如何消解中国读者阅读《百年孤独》经常感到的困难。有了这段视频,似乎真能打消初次接触时对《百年孤独》产生的畏难情绪。

 

武怡涵接着介绍了她们的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六个板块的学习任务。

毛玉颖从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谈起,比较了《百年孤独》和《红高粱》的开头,介绍了马尔克斯对中国一大批当代作家的影响,还有马尔克斯和中国的渊源等内容。

原本我还担心魔幻现实主义不好讲,没想到毛玉颖通过一个短视频,用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做桥梁,就把这个难点交代得清清楚楚。

毛玉颖负责的这段学习很有趣,大家都能跟着毛玉颖的讲解思路走,我基本没有看到开小差的。

王怡卓负责的是梳理故事情节。她先让大家给小说各段标上序号,再自行梳理,还有提问的设计和互动。王怡卓还用图表的方式帮大家梳理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第一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差不多就是这些。

按计划,她们第二个课时要完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分析,还有一组思考讨论题,当然也少不了对“孤独”的解读。

我对她们明天的讲解充满了期待。

今天这三个同学的表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们竖起大拇指。

三个女生上台,个个都落落大方,口齿伶俐,声音不高不低,表达不疾不徐,语言不枝不蔓,而且都能脱稿,听起来既清楚又舒服。

不用问,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她们的收获远不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这么一点。比如她们一定对一篇小说的基本学习任务了然于心,以后再不会只能云里雾里被老师牵着走了;她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收获的东西更多;她们还知道怎么互相协调如何按时高质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再套用一下“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她们课堂上的表现,只是露出海平面上边的那八分之一。

只要给她们舞台,她们就能翩翩起舞,舞姿婆娑,美不胜收。

 

二班没人听课,但二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陈旭颖课前准备很充分。有同学上一次因为PPT出现故障,没能讲成,她们就做了两手准备,让我把她们的课件也拷进了U盘。因为视频无法下载,她花了不少心思,力求万无一失。

最后一切也都很顺利。

其中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讲解时和下边的互动效果不理想。我给她们出主意,可以提前把某个问题交给某个同学,让他提前自学,也可以查阅资料,上课就叫他展示。陈旭颖有点惊讶:这也行吗?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行!如果我们能把更多同学拉进你们这个主动学习的队伍中,不正是我们最期待的学习效果吗?

上次讲《老人与海》时,同一个组的几个同学在分工时意见不统一,总有人要讲相对比较枯燥的部分。我是这么安慰这个“不幸”的同学的:咱们书里的课文,就算我都喜欢,喜欢的程度也不一样啊,但每篇课文我都会想尽办法把它讲好的,不会凭自己的好恶区别对待。没有人能够总做自己喜欢的事,万一必须要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那就想方设法把它做好。这个过程更锻炼人。若是连自己相对不那么喜欢的部分都能讲好,其他部分还在话下吗?

原本我只是为了配合新课改做了一点尝试,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这种尝试值得。

也许以后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种主动学习、彼此分享的学习方式中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只要给你们舞台,你们就能翩翩起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