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吃(太多):食欲的新科学》读后

《我们为什么吃(太多):食欲的新科学》是英国的安德鲁·詹金森医生的新书,2023年7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王寅军。

看到书名的那个瞬间,我就想翻开看看,了解这个“为什么吃(太多)”的答案。从开始翻开到今天看完,我的心情从最开始的激动不已到逐渐平静冷却。这本书完全没有激动人心的减肥成功案例,而只是一点一点地带着读者们,先认识能量,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控制体重;再认识致胖因素,了解环境如何决定我们的体重;最后给出健康体重方案,了解持久减重的秘诀。

看完这本书,真正破除了我对于减重秘方的痴迷,一切鼓吹短期有效的方式,都将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反弹并且迎来更高的体重定点,坊间传闻“越减越肥(见下图)”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科学。

涨姿势的图片

节食后建立了新的体重定点–图片来自得到电子书

这里说到的体重定点对我来说是个新名词,它是身体自主进行计算的结果,压根不受我们的意志力控制。书里说到“我们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基因受到环境触发,控制了每个人自己的体重定点。大多数人和牧场里的动物一样,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体型是干瘦、苗条、普通、偏重还是肥胖。假如你恰巧在错误的环境中拥有错误的基因,那么几乎就注定了你要与体重作斗争——错不在你。如果你尝试对抗体重定点,有意识地试图通过节食下调体重,那么正如下一章所示,你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于创造出你自己的环境,让你免受基因所寻找的肥胖诱因的影响。”

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时,各种激素都会各司其职,让我们保持正常的体型。可是如果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出现了异常,比如“如果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很高,并发了多种炎症,那么瘦体素就会停止工作。“瘦体素→胰岛素→炎症”一旦开始相互作用,就会呈现螺旋式下沉。胰岛素(最初由过多糖分引起)减弱了瘦体素的作用。炎症(由西式饮食引起)让大脑无法感知到稀释了的瘦体素,同时阻断了细胞里的胰岛素信号,引起身体对胰岛素的更多需求。更多胰岛素削弱了更多瘦体素……由此一环扣一环,导致瘦体素抗性进一步恶化。大脑感知到瘦体素的缺失(意味着脂肪储备不足),便切换到生存模式。”

 

于是就像出了故障的油表一样,明明车油箱里面的油是满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油表却显示油箱当中的油即将耗尽。类比过来,就是我们的身体的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明明我们是饱的,但是它却告诉我们,我们很饿,赶紧迅速抓紧去找吃的。

假如身体控制系统是正常的人,多年的体重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能够毫不费力地保持身材。而系统出错的人,会越来越胖,即便短期节食暴瘦之后,也会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复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肥胖也是。在一切失控之前,其实我们本来是有很多机会纠正的,然而我们并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确实是很难的。

 

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坏消息,似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说好的行得通的方法在哪里?不要节食了,放弃各种偏方,转而自己做高质量的食物,并且一周去运动好几次。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接下来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最开始的体重下降不会明显,体重可能数周或数月都不会下降(事实上如果你做的是负重运动,随着肌肉增长你可能还会变重)。然而,如果你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几个月之后,信号最终会传递向体重定点。

体重定点会下降,并且再过几个月,你就会轻4.5千克。1年之后,你的体重可能会轻10千克。但是,和节食减肥不同的是,你的身体会欣然接纳这次减重。你的实际体重与体重定点相符,于是便不会出现汹涌的饥饿感或是低效的新陈代谢。实际上,由于你更健康了,你的代谢率会升高,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会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读到这些时,心情放松了不少。不用去关注体重,也不用去关注热量消耗了。如果不是想要短期立刻马上见到反馈,那么就只是时间的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当然,实际要行动起来,也根本没有那么简单。作者在书中列出了不少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所谓的“高质量”自制食物,基本上就跟我们现在喜欢吃的美食们无缘了。

 

可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一副健康匀称的好身体?还是一副永远无法满足永远在渴望更好吃更美味然后逐年健康预警的躯壳?

 

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并且准备真正去实践起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时间阅读这本书,了解吃什么,以及怎么吃才更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我们为什么吃(太多):食欲的新科学》读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