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顿饭功夫,冷湿塌了。

一场雪的,一下子就到了冬天,前几天还一点不冷,我出门下身穿单裤单鞋,上身穿T恤套件薄外衣。

昨天去山里看雪,我也是这么穿的,车上有暖气,下车冷几分钟,也不觉得太冷。

今天早上,和熊叔妈回村里,有位亲戚过世了。

知道村里冷,出门前想穿厚羽绒服,又嫌穿厚羽绒服麻烦,还是穿单裤单鞋,T恤套薄外衣。

出门,雪还在下,下了一夜的雪,车上树上落了好多雪,还好地上没落雪,不然路滑开车比较危险。

坐进车里,座椅冰凉,方向盘冰手,启动车,打开座椅加热,屁股不冷了,没方向盘加热,手还是冷。

车热起来,打开暖风,暖和了些,今天比昨天冷的多,比我想象的冷。

看天气预报,气温零下二度到四度,标准的冬季温度。

去我弟家接上熊叔妈,然后回村里,城里树上路边车上有雪,出了城,两边地里也有雪。

路上没雪就好,一路上小心开车。

村里过白事,在外边搭棚摆酒席待客,晴天还好,遇上雨雪天,冷的坐不住。

坐了一桌子人,都说今天冷,多喝热茶,多吃菜,身上暖和些,脚还是冷,地上有雪水,我穿的夏天的网鞋。

吃顿饭功夫,冷湿塌了。

事过完,送熊叔妈回我弟家,熊叔妈现在的工作就是看孙女。

中午气温升了些,早上麦地里落的雪,中午基本都化了,车外温度4摄氏度,还没到冬天最冷的时候,雪存不住。

送完熊叔妈,赶紧回屋,还没到屋,同学打电话说出去浪。

出去浪外边冷,我先回家换件羽绒服,换双厚鞋。

下午雪不下了,也没地方去,去天留山底下转一圈。

塬上比渭北冷,塬上雪比渭北落的厚,塬上气温0摄氏度,比渭北低三四度。

到天留山底下的村子,下雪村里没人,山底村雪大,房屋上树上地上全是雪,雪厚的地方有十厘米,山下的村子干净,有雪村的感觉,下雪来对地方了。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先走去山门,问一下能不能上山?说能上。今天不上,改天天气好再来上山。

山下村子转一圈,小木屋木桥上雪落的厚,可以埋过鞋子,走上去咯吱咯吱响。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山村,田野,大雪,可惜没人,这么美的地方,没人来看,太可惜。

发现个现象,石板上雪落不住,雪都落在土地和草木上。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看见竹子上的雪,拍几张照。涨姿势的图片 第4张

古代文人喜欢竹子,说竹子有节气,竹子长的也确实不像俗物。

也有个说法,文人喜欢竹子,是因为预算不足,没钱建院墙修照壁,种些竹子就能当院墙和照壁,金枪大叔说的。

文人为什么穷?

因为文人考上举人做了官,就成了官人,文人去做买卖,就成了商人。

文人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做,才为文人,极少数文人能靠写字作画活的比较富裕,绝大多数书生都百无一用。

夏季来时,村里有农家乐,有小卖部,下雪了全都没了,只有一家好像在营业。

看见院子里有位大姐,我问,嫂子,今天营业不?嫂子说,营业。

夏季过来时,在她家吃过一次饭,饭菜味道不错,今天没到饭点,问一下,不吃。

山可以上,改天来爬山时,再来吃,爬完山肚子饿,吃饭香。

换上厚羽绒服和厚鞋,在外边转,就不感觉冷了,冬天出门记得穿厚衣服。

我比较不怕冷,冬季就穿条单裤,穿件T恤和厚羽绒服,这样穿方便,羽绒服厚,鞋子暖和,就不会太冷。

昨晚一位读者留言说,初雪,总是令人兴奋。

我啰嗦的全篇日记,没简单一句话写的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吃顿饭功夫,冷湿塌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