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猕猴桃做“引子”

早上一到办公室,就发现每个人桌上放着一个猕猴桃。

我轻轻一捏,软硬适中。这软硬程度,正是享用猕猴桃的最佳时机。涨姿势的图片

不用问,当然是某个可爱的同事带给大家分享的。但还是要问清楚到底是哪个同事这般可爱。

于是,每个进来的同事都由衷地向她表示了感谢,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个可爱的同事接着说出了一句话:“这是送给大家当引子的。”

有人秒懂,包括我;也有人如坠五里雾中。

教师节那天,食堂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礼物:一个塑料餐盒里,挤进四个差不多同等大小的猕猴桃;盒盖上贴一张红色的纸条,上边印着“祝老师节日快乐”。

食堂也算有心了。礼物虽轻,但情谊大家都收到了。

问题是这四个猕猴桃坚如磐石,拿在手里掂量一下,重量、硬度都杠杠的,真能与石头一较高下,估计用来砸核桃也是能胜任的。

这距离能吃还有相当遥远的一段距离,只能放着了,等着它们在时间的作用下不得不服软,然后被我们吃下肚去。

接下来的一周里,办公室时不时就响起“叭叭叭”的声音。不用看不用想,这一定是某个同事在费劲巴拉地揭餐盒的盖子呢。然后,她会挨个捏一捏四个猕猴桃,再暗戳戳叹口气,重新盖上餐盒,继续耐下性子等待。

这猕猴桃,可顽固着呢。

捏了几次之后,有人可能感到微微不好意思起来,就解释道:“还是得经常捏捏,好把握不软不硬的最佳时机。我还记得去年,等想起猕猴桃时,它已经瘫软得拿不起来了,有一股子发酵的酸味,那当然是坏了,只能扔掉,多么可惜。物未尽其用,也是猕猴桃的悲哀吧。”

谁说不是呢?

于是,细心的人就会每天都“叭叭叭”地打开盒盖,捏一捏,再盖上。

十天过去了,猕猴桃似乎铁了心绝不变软。难道在这场和时间的对抗中,猕猴桃会是胜利的那一方?这可有点不可思议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可爱的同事给大家每人带了一个已经变软的猕猴桃做“引子”。

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我对“引子”这个词耳熟能详。

我最熟悉的引子有两个,一个是面引子,一个是浆水引子。

过去家里蒸馍,不是像现在这样用酵母发面,都是用面引子。

面引子其实就是蒸馍时留一小块面放起来,下次蒸馍时,把它用水泡开,揉进新发的面里,面就能发了。周而复始,永无尽头。

浆水是一种农家菜,可以下饭,可以包包子包饺子,别有风味。过去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大瓦盆,里边盛的就是浆水,连汤带菜,快吃完时就会及时补上,基本不会空盆。

若是你家空盆了,想重新窝一盆浆水,那就得去别人家舀一碗浆水汁儿,倒进自家煮好的菜里,过一两天,你家的浆水就成了。

不过对年轻人来说,“引子”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了,而且“引子”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方言用词。再说了,发面和窝浆水也退出了绝大多数人家的生活。

说回猕猴桃“引子”。

猕猴桃这种水果,别看开始死硬死硬的,其实挺没有定力的。如果给一箱猕猴桃里边放一根香蕉或者一个苹果,整个猕猴桃团队就很难坚持下去了,争先恐后地有样学样,很快就变软了。要软大家一起软,也算挺有团队精神的。

同理,如果给箱子里边放一个变软的猕猴桃,它们也就很没出息地很快认输服软了。

所谓的“引子”,就是这个意思。

原本我还打算吃掉同事放在桌上的猕猴桃呢,听她说完用途,我就从餐盒里取出一个猕猴桃,把这个软猕猴桃放进餐盒当引子。

第二天打开餐盒,你说神奇不神奇,昨天几个还硬梆梆的猕猴桃,一天时间全都变软了。

可见,“引子”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用个猕猴桃做“引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