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常叹泪沾襟——汉中拜将坛小记

拜将坛,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将坛路中段,城区古汉台稍南处,为著名古迹胜景。中国的胸肌秦岭,划南北藏古今,秦岭之南有一条河,名曰“汉水”,生活在水边的人,曰“汉人”,由此他们发出的声音,是“汉语”,用“汉字”,建城池叫“汉中”,沿用至今。

 

拜者,沛公也;将者,乃韩信;坛者,筑土台高出地面,能站人或做祭祀或检阅或发号施令。癸卯夏,我携妻来游览此坛,不仅面貌一新,而且眼前无数历史符号,充塞头脑,简直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我干脆仰望高大魁梧的塑像,坐在他脚下捋了一下思绪碎片,于是对古代杰出军事家韩信有了前因后果的脉络印象。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韩信,江苏淮阴人。幼年丧双亲,不事农商,好读兵书,因此家境贫寒,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大凡能成就大事者,皆可忍辱负重。锥刺股、头悬梁、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被后世所熟知,也激励无数胸怀大志的青年,励志拼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秦末天下大乱,他先投奔在楚霸王项羽麾下,不被重用。随转向“汉王”沛公,没有获得重视,在他心灰意冷,趁月夜离开汉中时,幸被萧何追上力劝而返。他遇见伯乐,被称为:“国士无双”;更幸运的是汉王就听从了谋士建议,“择良日,斋戒,设坛场”拜他为大将,相当于今天的三军总司令。就是眼前这个拜将坛,当年为韩信开启了人生大舞台,为古老的城池汉中留下宝贵真迹。前几年,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的,萧何为汉王追回的是一位“军事奇才”。

 

 

 

前206年初冬,韩信献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采纳即率汉军一举攻克关中“三秦”,迫使傲视天下的楚霸王撤出潼关,退守河南荥阳。韩信随即领兵向北攻占赵、燕、齐等地,“战必胜,攻必取”。他带领的军队与项羽的楚军相比,实为一支弱小兵马,却创造出系列经典之战:暗度陈仓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最终全歼楚军,使得项羽自刎乌江。他被后世兵家尊称为“兵仙”、“战神”!

 

 

 

然而,历史悲剧往往会重演。强大无比的秦王朝,断崖似的灭亡,史学家谓之“爆亡”;统一南北纷争几百年的大隋,也短寿而灭,史学界公认“昏亡”。对于个人来说,红极一时,便有黑的时候,飞鸟尽良弓藏,骄兔死走狗烹。集王侯将相于一身的韩大人,不知是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真有反叛野心,让人琢磨不透。功高盖主,是定论。这时,大汉王朝初定,吕后定要取他性命无疑。但是,女流之辈,如何杀的了战神大将军呢?

 

 

 

前197年,《史记》有官方记载,吕后听取萧何计谋,引诱韩信进宫,在长乐宫将其诛杀,“大汉开国元勋就此凄然陨落”。千百年来,让战神的粉丝们无不含泪欷吁。民间也有传说,汉初全国的兵器,均镌刻有“韩”字,朝廷明文规定这种兵器不可刺杀淮阴侯。如何把韩大人骗至长乐宫?相传,丞相萧何献计,吕后下旨到淮阴侯府时,韩夫人很担心,劝夫君千万别进宫。韩大人却不在意,“朝廷不会把我怎么样,请夫人放心”!大摇大摆进了宫。当他走进去,才觉得有些异样,不仅没有一人,而且宫闱昏暗,四周透着一股杀气。他欲退不能,已近吕后的寝宫,吕后一丝不挂,侧身向里,见他入了陷阱后,便翻身大喝一声,四周几十壮汉一涌而上按倒韩信,四肢捆绑,吊起悬空,其余人个个手持长臂竹签同时捅刺,战神被杀。韩信没,萧何有何想法?不得而知,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世人留下话柄。当时,汉高祖不在长安,大汉最高权力由太子、吕后和萧何掌握。萧丞相完全可以放韩大人一马,让其卸甲归田,或著书立传,颐养天年。亦或是,刘邦两口子预谋好,丈夫带兵出征平叛,妻子来背这个诛杀功臣的黑锅。

 

 

 

 

其实,1980年春天,正在汉中师范读书的我,跟同学于周末来看拜将坛。当年从中学巷出来,进幺二拐小街,不远处就看见,一座不多高的六角亭矗立在荒草丛生的土台之上,四周七八根胳膊粗的树木,无精打采凸显荒凉。左边一个半人高的香炉,盖了几十皮黑瓦,香灰散落地上。要上到亭子里去,正中有三四人可徒步的石梯。穿过亭子,坛上偏左还立一很破旧的石碑,碑正文“汉大将韩信拜将坛”,背面刻着诗歌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碑顶有雕龙飞凤。我们几人刚要离开,见一长者,童颜白发向这边挥手致意。我好奇地向前几步,站在他身旁,他很随和地招呼:“坐会儿吧!”我俩就坐在石梯边,听他讲述拜将坛的故事。“我年轻时见过一位红军,在这里拜谒过淮阴侯,你当这人是谁?”我们面面相觑,回答不上。“后来,我才在报纸上认到他,韩先楚,咱们解放军的将领。”老人说着,满脸洋溢自豪。

 

 

 

直到去年,我和作协的文友来洋县,参观了华阳古镇红25军军部旧址,试想时任红军营长的韩先楚,从华阳出发到拜将坛来仅70多公里,骑马用一上午时间便可以完成此心愿。因为受条件限制,没留下图片或墨迹。不过,韩将军像自己的先辈一样,带兵有方,作战勇敢,终留一世英名,晚年善终。当年那位不知大名的老人说,胡宗南、于右任等人物也来观看过。

 

 

 

 

 

汉中不仅有拜将坛,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曾有过浓墨重彩的片段。东汉末年,汉中人张鲁就建立了一个比西方倡议早1000多年的“乌托邦”式的家园,济贫扶弱,老幼安详,行路饥饿者可获免费午餐。抗美援朝战场,汉中人杨育才智勇过人,做出“奇袭白虎团”战功。汉中人民对自己拥有的历史文化,非常珍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振兴,干部群众对古汉台、褒河栈道、留坝张良庙、武侯祠、张骞纪念馆、蔡伦墓祠、午子山道观等名胜古迹进行抢修、发掘、保护建设。1998年,由台湾何氏集团资助,拜将坛得以全面修缮,并立一高大的韩信塑像。2008年“5·12”地震,景区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塑像偏斜。2017年7月,汉中市文物局牵头,博物馆等单位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重塑雕像,气势威武,整体壮观。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我俩在景区内,参观亭台楼阁、阅读碑文图片历史资料、欣赏花园水榭,进了这个展室,又进另一个展馆,转了整个上午,饱览围绕韩信的方方面面。著名作家王蓬,撰写的碑文所言:“期望拜将坛不仅是游览胜地,更是昭示一种求贤若渴的胸襟,一种献身报国的精神。”站在这位兵仙神帅面前,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汉唐意志,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眼前这座历史名城,车比人多,水比天蓝,充满历史景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英雄常叹泪沾襟——汉中拜将坛小记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