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看起来很美的古诗词、成语,其实并不适合在婚礼上说

参加婚礼,当然能听到很多祝福的吉利话,这些吉利话里经常会出现些古诗词和成语。

我发现不少人喜欢滥用古诗词。

比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指相爱的人感情深厚,生死相随,看起来还不错吧。涨姿势的图片

但是,就算我们忽视了这两句的出处(《长恨歌》),也忘记了它后边的句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单说在别人的大喜之日,说什么活啊死的,也是不合适不吉利的吧。

在陆游和唐婉的新婚之夜,陆游握着唐琬的手说:“从今往后,我们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婉是蹙眉反对的:“这首诗不吉利,今日不宜说这话。”

联想到俩人最后的结局,这也算一语成谶吧。

还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在《鹊桥仙》里写到的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旦在秋风白露的七夕节相逢,就胜过人世里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这虽然是在赞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但婚礼现场用这两句真不合适,这不是在祝人家聚少离多吗?

还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白玉无瑕”指贾宝玉,这俩人是真心相爱,但结局是什么呢?你这么夸一对新人,也太不吉利了吧。

……

 

除了滥用古诗词,还有人喜欢滥用成语。

比如司仪祝福一对新人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要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我总觉得这两个成语用得有点怪。

先看相敬如宾。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这个成语倒是用来指夫妻关系的,只是我怀疑有没有一对当代人真的愿意自己与配偶之间的关系是相敬如宾的。

了解一下相敬如宾的出处。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初次相识的人对他无不赞叹,就连他的妻子对他也甚为仰慕。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频表达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你有没有联想到“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算是异曲同工吧。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胥臣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了大功,升为卿大夫。

姑且不论郤缺的品德和才能,单看他和妻子的关系,你羡慕这样的夫妻吗?

正常的夫妻,吵吵闹闹是难免的,若对待彼此就像是对待宾客一样,这得多生分多疏远啊。想想我们对待家人和对待外人的态度,区别不是很明显吗?

在我看来,相敬如宾绝不是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应该拥有的婚姻状态。

用相敬如宾来祝愿新婚夫妻,我总觉得寓意不好。

再看看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倒不是一个特指夫妻关系的成语,它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意是这样的:泉水干了,鱼们处于干涸的陆地上,为了活命,只能用湿气和唾沫来相互滋润。

这有多惨!用来祝福婚姻不太妥当吧。你也许以为能在困境中互相帮助,总比“大难临头各自飞”好吧,可既是祝福,当然要往好处说,谁开口就祝人家以后过惨了也要不离不弃?

这像话吗?

对不太理解的成语,或者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成语,还是要慎重对待的,尤其在婚礼上。

我还听到司仪这样的祝福语:“祝你们早生贵子,白头如新。”这个“白头如新”简直用得牛头不对马尾。

司仪应该是顾名思义了,误以为这个成语指的是夫妻头发都白了,还像新婚似的,那感情得有多好。

可是,白头如新典出《史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白头如新”指即使头发白了也不相投,如同刚认识一样。

这是一个妥妥的贬义词啊,怎么能用来祝福新人呢?

在婚礼上,使用祝福语一定要弄明白,可别弄巧成拙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有些看起来很美的古诗词、成语,其实并不适合在婚礼上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