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熟悉的诗句,若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

李白有《清平调》三首,喜欢唐诗的读者都耳熟能详。

这组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是这样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涨姿势的图片

李白挥起他如椽巨笔,却大材小用,只为了极力夸赞杨贵妃的美貌。

在李白笔下,贵妃长得像花一样美,像嫦娥一样美。果然是诗仙,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组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花容月貌,却不露丝毫痕迹。

问题是:诗中的“想”是什么意思?

估计不少人都觉得这算什么问题?“想”不就是“想要”“联想”吗?

前两句的意思:云霞想要她的衣裳,鲜花想要她的容貌,你想想她有多美?

或者这样理解: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贵妃很美。

但是,在《汉语字典》中,“想”还有“像,如”的意思,所以前两句应该这样理解:她的衣服像云霞一样,她的美貌像花儿一样。

据说这才是正解。

其实,比较上边三种理解,如果要强调贵妃的美貌,我觉得第一种优于第二种,第二种和第三种的表达效果差不多。

杜牧有一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尾句中的“后庭花”指什么呢?

注释中一般是这么解释的:

《后庭花》是歌曲名,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理解诗意没有问题了,可是如果咬文嚼字一番,那么问题又来了:“后庭花”具体指的是什么花?

有两种说法。

宋《碧鸡漫志》中写道:“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世曰后庭花。”

原来后庭花就是我们很常见的鸡冠花。

 

北宋苏辙的《寓居六咏》在“后庭花草盛”句后有注说:有人言矮鸡冠花即玉树后庭花。看来苏辙倾向矮脚鸡冠花一说。

明《救荒本草》说:“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这种说法认为后庭花就是雁来红,雁来红还有个别称叫叶鸡冠。

 

雁来红是苋科植物,我觉得就是我们吃的苋菜,只不过是苋菜中的三色苋而已。

可见,雁来红很明显和鸡冠花不一样。

那后庭花到底是哪种花呢?

我们看看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歌词中有“落红满地”的描写,可是矮脚鸡冠花或雁来红好像都不会“落红”。

如果我们不拘泥于词中的后庭花到底指的是哪种花,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种在花园里的所有花草。这样理解,其实也不会影响理解词义。

没事了瞎琢磨,其实也有点意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有些熟悉的诗句,若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