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我们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万人就有一万个对幸福的定义,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造就了自己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我们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在工作、学习、生活及感情领域中的态度,我们最终能够在某个领域中顺利走下去其实归根结底是找到与自己匹配的方式才能真正感到幸福,低级的快乐通过纵欲就能实现,高级的快乐从努力和克制中得到,而这一切取决你想做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还是想做一个高尚纯粹的人。与之匹配的就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态度。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与野心不匹配,德不配位,拥有的太多就是灾祸,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前两天网传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学生苏某在顾某研究员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候被一名教授直接指出不少问题,一句话:我相信啊,顾老师肯定会将来安排你就是留在高校工作……”引发热议后被曝出苏某有了19篇一区论文,其中5篇为一作,其中一篇是为Nature正刊论文,其余14篇为共同一作。网议这些文章应该都是出自顾某,故苏某被冠以学术妲己的称号,顾某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后去日本研究所和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到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目前已入职四川大学。网帖还称女博士生苏某“已经拿到四川大学副教授教职”。不过四川大学声明只是在公示名单,没有正式入职,如经学术委员会认定是学术不端,学校将会做出声明和处理。撇开这位学生的论文是不是导师的撰写的,如果网传苏某的介入,导致顾某和妻子感情破裂,选择净身出户与妻子离婚,而且与苏某领证结婚,如果是真实的,那么热评委教授的话也确实耐人寻味了。这对师生的品行如何也就不言而喻,所发生的一切也就能理解了。

论文答辩中出现的这一切决不是偶然,那是上帝借这位教授的嘴告诉世人的真相。如果不发生这一切谁也不知道后面会怎样。究其原因就是对于顾某来说品行和能力不匹配,对于苏某来说野心和能力不匹配。

 

不要说什么公平不公平,人最终拥有的都是和自己能力、品行匹配的,想拥有更好的,那就努力让自己配得上想拥有的,罗翔老师说:““我是一个幽暗的人,我是一个不断要跟内心幽暗做斗争的人。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因为你只要深夜深处去反省一下你的内心,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它总是有幽暗的成分。如果没有道德、没有法律,那你内心的幽暗就会彻底被释放。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它也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灵丹。社会问题需要很多东西的解决,需要道德,因为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而法律是一种他律,法律只是一种最后的手段,只是一种维护秩序的外在力量。历史的经验提供给我们:人类的文明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真的是火山口上的一层薄砂,轻轻一捅就破了。我们终其一生要防止的就是火山喷薄而出的这种无序。但是人类历史充满着这种野蛮对文明的战胜,充满着这种无序。这不是悲观吗?这是现实性的勇敢。我只能做好我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好今天的那层薄砂的加固工作,接受未来的不可预期。”

因此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努力让自己拥有美好,并与这份美好匹配,你的财富、荣誉、权利、亦可能是友情、亲情亦或爱情都要与自己的能力、品行匹配。比如想拥有美好纯洁的爱情,首先自己要内心美好纯洁才能匹配美好纯洁的爱人,才会遇见与你同类的人,才会幸福,想事业有成那就要有努力拼搏的精神与之匹配,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特蕾莎修女的诗《不管怎样》里写的那样,也许就能诠释自己与自己的匹配问题。

涨姿势的图片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是自私和动机不良的。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有一天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还是要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将它摧毁。不管怎样,你不要停止去营造它。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平静,还是要幸福,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