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亲的歌曲总是容易打动人

十一点多了,好不容易酝酿出的一点睡意被窗外似有若无的歌声冲击得七零八碎。
夏天一到,总有很多人聚众作妖。天热,睡不着,那就一群人聚在广场,放着惊天动地的音乐大跳广场舞;或者呼朋唤友在夜市撸串,高声大气地划拳;或者搬出音响,干脆在室外唱起了卡拉OK;或者就在楼下空旷处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大天……不管哪种形式,在十点以后就免不了扰民的嫌疑。

涨姿势的图片
如今,睡眠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奢侈品,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入睡越来越困难,我被吵醒就免不了恼火了。
人总是这样,本不希望某种声音打扰自己,想忽视它,可实际操作时反倒把所有的注意力下意识地都聚焦在这个声音上。此刻的我就是这样。我忘记了睡眠,竭力伸长耳朵,想去辨清这到底唱的是什么。
声音是从远处传来的。旋律听起来简单流畅,应该是好学好唱那类歌曲,但是听不清楚歌词是什么。你越想听清楚,越听不清楚。
我更恼火了。
站在窗前,突然有一句歌词就那么不经意地入了耳: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就听到了这一句,后边是什么词,又完全陷入了混沌中。
这一句如此简单又如此好听,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歌呢?这句的前边后边那些我没有听清楚的歌词又是什么?好奇心一旦起来,那是怎么也按捺不住的。
其实有一句就够了。
我拿起手机开始百度。果然没让我失望,就这一句歌词就让我揪出了整首歌。原来这是汤潮作词作曲演唱的《妈妈我想你》。
汤潮的歌怎么说呢?《狼爱上羊》《美了美了》就是他的作品,都流传甚广,可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不过这首《妈妈我想你》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入耳后马上就入心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妈妈这个词最能触动我们,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大概还因为母亲节刚刚过去。
我靠着床头,举着手机,看着歌词,单曲循环听起了《妈妈我想你》。
我第一次睁开眼睛 看见的是你

我第一次哭泣 为我擦干的是你

我第一次跌倒时 搀扶的是你

我第一次喊妈妈呀 最开心的是你

我第一次离开家 送我的是你

我第一次有成绩 最激动的是你

我第一次绝望时 呼唤的是你

我第一次懂事时 夸奖的是你

妈妈呀 妈妈呀 我想你

没有你的夜里我好孤寂

去往天堂的路是否太拥挤

妈妈累了 你就好好休息

妈妈呀 妈妈呀 我想你

你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

带上你心爱的油纸伞

妈妈 你要照顾自己

妈妈呀 妈妈呀 我想你

是你让我鼓起了勇气

我们约好了吧 约好了吧 来世在这里团聚

我们约好了吗 约好了吗 妈妈我在这里等你

《妈妈我想你》是歌手汤潮于2008年5月,为汶川地震创作的。歌词其实很简单,截取了人生中的一组第一次,写出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感情,以及失去母亲后,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这种思念生生世世,甚至跨越了生死。
歌词把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分成两类,一类是记事前想象中的:第一次哭泣,第一次跌倒,第一次喊妈妈;一类是作者懂事后经历的: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有成绩,第一次绝望时,第一次懂事时。前一类虽然是想象中的,可依然非常真实。哪个孩子第一次哭泣、跌倒、喊妈妈……不是妈妈在身边一一见证的?即使那个时候孩子还没有记忆,也没人能否认事实上的真实。
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能打动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歌词中截取的这些人人都经历过的细节。
歌颂母亲的歌曲很多都有这个特点。
阎维文的《母亲》里有这样的歌词: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书包,花折伞,饺子,泪花……这些意象还原的细节,非常动人。
图片
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也是这样: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白发,皱纹,弯曲的腰身,没有光彩的双眼……一个衰老的母亲跃然纸上。
周杰伦《听妈妈的话》,词里的细节更年轻一些: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
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
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
……
漫画,画画,钢琴,游戏,abc,玩具飞机,录音机……这些意象构成的真实生活场景,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细节,细节,抓住细节,歌词就容易有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也如此。
当然,写父亲的歌词也一样,《父亲写的散文诗》就是这样。我们脑海中的父亲总是更粗心,更沉默,大多不会像母亲那样和孩子交流,所以写母亲的歌曲要比写父亲的歌曲多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写母亲的歌曲总是容易打动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