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龄考生

高考前发这个不知道合不合适?

之前写了一篇《一甲二甲与三甲》,提到一个人物裘琏。涨姿势《长生殿》的图片

据说康熙问身边大臣,裘琏是不是在北京。大臣们立刻把裘琏从南方召到北京,当时裘琏七十岁,在北京参加了乡试,次年中进士。做了几年官,荣休养老。回家后写了不少纪念这次考试经历的诗文。

七十九岁元旦,裘琏写了一首自述诗,当然是感恩戴德,说自己次年也就是八十岁时要去北京谒见康熙。不料当年康熙挂了,裘琏进京计划也就泡汤。

但是裘琏最终还是去了北京。不是很荣光的请过去的,而是以犯人的身份。雍正六年冬天,当时裘琏已经八十五岁,传闻是因为牵连昆山三徐案。转年,八十六岁的裘琏死在了北京。有关案情清白与否,似乎后来就不再提了。

可能雍正当上皇帝后搞了不少清算案。还有一个人查慎行,跟裘琏是同门,都是黄宗羲的弟子,经历与裘琏也很相似。

查慎行是朱彝尊的表弟。朱彝尊在北京风光的那段时间也会带着查慎行玩。那时候查慎行还不叫查慎行,而是叫查嗣琏。跟裘琏一样用“琏”作名。奇怪不奇怪?

不过,查慎行比裘琏小六岁,青葱岁月的时候正赶上朱彝尊称尊诗坛,日子应该不像裘琏那么难熬。

查慎行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件大案。当年洪昇写成《长生殿》,在北京排演。而当时属于禁娱乐期,他们偷偷的演和欣赏。结果被一个想看而又没被邀请的官员揭发。处理了很多人。有名的诗人如赵执信都是这次被免职的。赵执信出京的时候查慎行还写诗送行。

查慎行回去之后,大概痛定思痛,改了名字叫慎行,字悔余。应该与这件事关系很大。他的诗集里好像与洪昇有关的内容都删了,总之我翻他的诗集时什么都没有看到。

但是查慎行在科举之路上依旧很蹉跎。先是一个弟弟考上进士。到查慎行四十多岁时,他的儿子考中了进士,而他还是一个举人。随后查慎行又有一个弟弟考中进士,他依旧是个举人。

查慎行的声名与裘琏一样,早就传到康熙的耳朵里。不同的是,查慎行当时已经是举人,所以康熙直接把查慎行招进南书房工作。如此明示大臣,怎么也得让他考上了。转年,康熙四十二年,查慎行五十三岁中了进士。

查慎行在康熙身边工作了几年,然后说是病风,再之后就申请退休。他回家养老的时候才六十三岁。当时裘琏还没有考中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查慎行退休了,康熙想起了裘琏,毕竟他们俩都是黄宗羲的弟子。

雍正四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牵连到党案,查慎行当时七十七岁,也被逮入京,投到了大牢。查慎行进京路上写了一路的诗,诗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记录所见所闻的形式歌颂新皇帝之下的升平了;一个方面是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据说雍正看了查慎行的诗后,说他与他的弟弟们不一样,就放了他。查嗣庭在狱中自杀了,另一个弟弟被流放了。查慎行一面悲痛家族巨变,一面要节制悲痛感谢雍正英明,我觉得那两卷诗很值得细读。

查慎行跋涉到家,没多久便病逝了。死前医生开了药方,让他吃人参。他很通达的,觉得人参治不了病,自己也不怕死。

查慎行的集子差不多像编年谱一样都保存下来了,但裘琏的集子只保存下来横山初集、易皆轩二集等早期诗文。晚年的诗文没完整保存,至于他死前作何感想,更不知道。

查慎行与裘琏一辈子都是东奔西跑谋生。裘琏即使后来考中了,生活来源仍然是给人编书。他们相继为康熙赏识,以比较特殊的恩典考中进士,获得荣光,但最后却都因为牵连党争,家破人亡。

嗯,我也不知道为何要在高考前写这样一篇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两个大龄考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