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窜访”一词说说翻译中那些神来之笔

最近有一个热词,叫“窜访”。
先看一下汉语中的“窜访”。
“窜”是“竄”的简化字。繁体“竄”内含“鼠”字,一看就觉得猥琐,觉得贼眉鼠眼,常用于敌军、匪徒、野兽、老鼠等的窜逃、流窜,当然是个贬义词。

涨姿势的图片
“访”是个中性词,指拜访、访问、出访等对外交往活动。
将“窜”和“访”组合在一起的“窜访”,就是“流窜式访问”,意指逃匿式访问或流窜式访问,就是一种不正当的访问。它的政治内涵可以理解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鼓吹、兜售其分裂主张而进行的非正义、不正当的访问。
中国人一看到“窜访”这个词,都明白这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动词,也都能get到文字背后丰富的蕴含。
那么问题就来了,“窜访”翻译成英文该怎么说?
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发现官方文件,包括外交部的声明,都直接用了visit一词。

印象中visit根本没有汉语“窜访”里边的韵味啊。我不放心自己的记忆,又查了一下词典,得到如下信息:
Visit
v.
访问; 拜访; 使某人遭受; 参观; 探望;视察; 检查; 巡视;闲聊; 游览
n.
参观; 访问; 拜访; 游览; 做客; 视察; 闲聊; 逗留; 非正式谈话
这不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中性词汇吗?完全传递不出“窜访”中的特殊意味啊。
看来,“窜访”不怎么好翻译成英文,硬翻,就只能是这个样子,表意还不及“窜访”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还丢掉了它的神韵。
看《权游》的时候,我对里边的很多翻译感到非常好奇。
比如凛冬将至,比如君临城,还有高庭、奔流城、风息堡……这些翻译中有浓郁的中文特点,凛冬将至、君临城、高庭这些地名的翻译,甚至还带着古汉语以一当十的韵味。我纳闷这些翻译对应的是什么样的英文呢?

好奇之下当然就去查了,结果是这样的:
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
King’s Landing——君临城
The Wall——绝境长城
Storm’s End——风息堡
River Run——奔流城
……
我当时就惊呆了。
学生时代学的那点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Winter is Coming让我来翻译,只能是冬天来了;King’s Landing就是国王着陆、国王降临,The Wall不就是那堵墙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权游》的译者太厉害了,让中国观众完全能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丰富内蕴。
翻译其实就是一种再创作,诚哉斯言。
我们都知道有一款豪车叫奔驰,但你知道奔驰在香港叫平治,在台湾叫宾士,在内地才叫奔驰吗?
“奔驰”是Benz的音译,作为汽车品牌,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还有我们熟悉的可口可乐,也是翻译中的神来之笔。但可口可乐1927年刚刚进入中国时,“Coca-Cola”有个拗口的中文译名“蝌蚪啃蜡”,一看就莫名其妙。到了1930年代,负责拓展全球业务的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在英国登报,以350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旅英学者蒋彝从《泰晤士报》得知消息后,以译名“可口可乐”应征,被评委一眼看中。
不管真假吧,这个译名真是绝了。
还有宜家,英文名字叫IKEA,翻译成宜家,简直太贴切不过了。宜家这个译名,还能让中国人联想到古老的《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不是很符合宜家家居的特征?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想来中文底子扎实的人,不管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不在话下;尤其是英译中时,就常常会出现像上边那样的神来之笔。若只是英文好,想要翻译成恰如其分的中文,还是不那么容易吧。
我打心眼里觉得,汉语真的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美好的语言,不是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从“窜访”一词说说翻译中那些神来之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