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底汩汩流出的诗与歌——《何老师,再听我一曲信天游》欣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三任院长、经济学家张维迎是榆林吴堡人。他也是中国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
西北大学何炼成教授是张维迎的老师,将张维迎引入经济学殿堂。今年6月18日,何老师仙逝,张维迎为何老师写了一首信天游送别。

何老师,再听我一曲信天游

第一次见面你轻轻摸我的头,
最后一次见面你微笑不开口。

你曾为我欣喜也曾为我愁,
你还曾夸过我唱的信天游。

羊羔羔吃奶双腿腿跪,
成为你的学生我好陶醉。

黄河里无路水推舟,
启蒙路上你领我大步走。

一层层石头一层层沙,
牢实的基础你打下。

壶口里行船浪花大,
有你的保护我何惧怕!

一道道沟来一道道坡,
一篇篇文章惹风波。

前山里有雨后山里雾,
甭管旁人走自己的路。

野喜鹊站在树梢梢头,
不争那个馒头为自由。

何老师,您慢慢走,慢慢走,
再听我一曲信天游!一曲信天游!
当我从网上听到丁文军清唱的这首信天游时,震撼之余,忍不住连听了七八遍,被深深地带入其中,无法自拔。
这首歌感人,跟歌词写得感人密不可分。
歌词里的何炼成老师,是词作者的恩师,不但给词作者打下了牢实的专业基础,还不怕被学生连累,教给学生“甭管旁人走自己的路”的学术追求。何老师不止是学业上的老师,还是一个慈爱的师长,他会摸着词作者的头,也曾为词作者欣喜曾为他发愁,还会夸这个陕北后生的信天游唱得好听。简简单单几句词,就把一个亦师亦友、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教学生学问也教学生做人的老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从歌词里看到的词作者,知恩感恩,他把对恩师的无限感激、怀念、哀悼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做何老师的学生,他好陶醉;他感恩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感恩老师给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感恩老师一路上的保护,让他面对风波时有了勇气。学术立场上的争论谁是谁非难以说清楚,但词中高潮处的那句“不争那个馒头为自由”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争取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真实写照。
有何炼成这样的老师,才会有张维迎这样的学生;有了张维迎这样的学生,才能衬托出何炼成这样的老师难能可贵。
这一对师生,就这样成了天下教师羡慕的对象。
涨姿势的图片

独特的“比兴”手法,让这首信天游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间几节,都是上句起兴,下句点题。比如“羊羔羔吃奶双腿腿跪”就是“比兴”,下句“成为你的学生我好陶醉”就是点题,词作者用自己家乡常见的羊羔跪乳的情景,引申到自己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形象生动,语出惊人,极易产生共鸣。因为它是承着《诗经》的传统一路走来的,因为它感情真挚,因为它是从心底汩汩滔滔流淌出来的,所以,即使你没有遇到过像何老师这样的恩师,但你的生命中总会或多或少遇到过几个曾对自己有恩的人吧,只要你把这种感情带进去,你就会觉得词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首信天游之所以感人,演唱者丁文军也功不可没。
这首信天游时而低沉婉转、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奔腾汹涌,情感丰沛,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所有这一切,全是用人声演绎的(除了唱到“野喜鹊站在树梢梢头”时,出现了喜鹊的叫声,不过这鸟鸣和歌曲的表达也没有多大关系),而且是丁文军一个人的声音演绎的,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乐器,没有复杂的编曲,没有一群人高级的和声。一个人只凭借一己之声,就能传递如此深沉的感情,最简单,却也最高级。
尤其是结尾,发自肺腑的哭腔,回环曲折,像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你听着听着,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一直喜欢陕北民歌,喜欢信天游里边直击灵魂的力量。以前写过一篇《血色浪漫》里龚琳娜演唱的陕北民歌的短文,龚琳娜的《走西口》(点击可看)相比之下,龚琳娜的演唱更有技巧性,是一种学院派的丝丝入扣;而丁文军的演唱更原生态,是从陕北的沟沟壑壑中野蛮生长出来的,另有一种质朴的打动人心的粗粝。
图片
近日,余秀华遭遇家暴和家暴男分手的消息在网上沸沸扬扬,作家水木丁通俗地解释了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诗人。
余秀华写过这么几句诗:
你走后

我孤独

委屈

像在人间站错了地方

如果你正热烈地爱着,或者曾经热烈地爱过,你应该能明白余秀华这几句写出的那种心情和感受吧。

诗人,就是那些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出我们内心很模糊的那种情感的那类人。
诚哉斯言。

我看张维迎的信天游就是这种感觉,我听丁文军的演唱也是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需要诗歌,我们需要歌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从心底汩汩流出的诗与歌——《何老师,再听我一曲信天游》欣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