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溪,能酿几多文章?

我是很喜欢江南雨天的,上大学时在江南有空便去青山溪水间行走,总是看不够似的。江南的雨啊,让人萌生万般柔情的春雨自不必说,就是钻进映日荷花里的夏雨,还有在万千落叶伴舞下的秋雨,给人高贵又怀有希冀的冬雨,都无不让人感慨入怀。仿佛只要沐浴在江南的雨中,有多少爱意都可以在雨丝里觅见知音。

涨姿势的图片

我闲居江南山里,晴耕雨读,遇上雨天外面不能干活时,便泡壶茶将一路上的风云辛酸饱蘸着江南的雨写成一串串故事,发到“茶溪听雨”公众号上,偶尔见之于杂志与报纸上。文章亦如春草秋花,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的,我也因“茶溪听雨”上的文章而“结识”了许多未曾谋面过的新友。今年上海进入“静态”状况期间,一位叫“Amy Chen”的读者留言:“何老师,我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做心理治疗,与住院病人住在一起。他们非常需要我,我甚至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得点空闲随你‘茶溪听雨’上的文章‘行走’在江南的春天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前些天我忙于锯树搬石头,有十天没发文章在“茶溪听雨”上,忽然想Amy Chen来,很是愧疚。我在这山野间尽享新鲜的空气,Amy Chen在封闭的状态下给那么多病人做心理治疗,我却关上了他窥望春天的“窗户”。困在上海孩子家参加“抗疫”的巢湖籍陈郁大姐仍给我的文章留言,称现在更加留恋家乡的山水人文,还有那些地道的菜肴,解放后一定回家乡在湖畔草场上好好撒野。

 

图片​

去年高考前,我的母校金牛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看了我写的金中轶事后给我来信,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因为后进很是悲观。我给她写了封回信,倪云志副校长看到此信后,转载到学校网站上,要求各高考毕业班班主任在班会上通读此信,以振士气。这所名校原是抗日名将孙立人家旧居,建校80周年之际,吴海洋校长要我写一篇“序”用在画册前面。八十载风云,金牛山下走出多少英雄豪杰,诞生出数不胜数的风云人物,我写完“序”意犹未尽,还创作了一首激情澎湃的朗诵诗赠给母校。吴校长回信称:“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从你的诗文中找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九华山中有一个叫罗承群的货车司机,他有一次找到我,怯怯地说:“何老师我读的书不多,现在为家里生活成年累月奔跑。我喜欢你的文章,每次读了都很有劲头。”

 

图片​

我的文章牵动一类人士,他们正在岗位上、正在路上奔跑。他们屡屡读到我在山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是从池塘里虾笼里收获的一把虾子,地里的茄子、大椒,随手摘吃的黄瓜、西红柿,羡慕不已,称自己也奢望过这样的生活。我知道,他们担负着重要的责任,累了倦了,于是想着闲在山里的田园生活吧。不是有句话叫:“五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八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金融界风云人物薛荣年先生去年春节后来我山中居所吃晚饭,他特地从家乡带来烧好的老鹅与老公鸡。我们喝酒时薛先生讲起春节与儿子在家吃年饭,父子俩谈心议及人生意义时,无外乎是四个字两件事:生存、承传。他称我现在闲在山野劳作之余写的这些文章,或许就是传之后世的好东西,比金钱更为重要。他固然是在鼓励我,可能也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大家在功名利禄的路上奔波得久了,忽然想到人生这本书剩下为数不多的页码,能体验下诗酒田园般的生活不也是件好事嘛!

图片​

当然,我因“茶溪听雨”结识了许多给我帮助的陌生人。去年,在江南认识的一位曾在京城工作过的人,他看过我的一些文章后转给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一位领导看,那位领导回复称;“看得泪水都下来了”。后来,这位领导辗转多次找我,还给我的邮箱发来邮件留有手机号码,安排了专人联系我,我才从公众号上选择了五十多篇文章交给出版社。前不久,责任编辑给我来信称: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茶溪听雨》一书已进入排版中了。

 

复旦大学博士李新丽家乡在江南,她博士毕业后到安徽省城一所名牌大学任教,饱览诗书却异常低调。有时在我的文章后留言如同电光石火,三言两语击中要害,总让我眼前一亮,仿佛前面有光,引领我往前摸索。《茶溪听雨》出版前,我请她为这部书写序言,她很诧异,婉拒再三。在我的一再请求下,她执笔写了序言,写得非常棒。

 

图片​

一位叫孙维登的粉丝差不多每期都点赞打赏,我多次回复他:“阅读已是莫大支持了,请莫再赏了”。这绝不是谦词,每个人生存都不容易,我又何必让人家破费呢?留美博士陈昌华归国到过我山中三次,他了解我的实际生活窘况,为我出版著作的费用发愁。我想到《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活着时候大概也只出版过两部著作,后来的二十多部著作是他去世后别人帮助出版的。梭罗45岁就因贫与病去世了,我还幸运的活着在。什么领域都会有投资者投资,还没听说谁来投资一个作家。也有人建议我玩抖音、搞视频成网红赚些出版费用。写作绝不是我在山野间锯树、砌石头墙那么容易,不能气定神闲,注意力高度集中,元气散了,可能连字也榨不出来了。

江南丰沛的雨不断催生深埋于我心海中的春苗,虽然我的人生百页书籍翻过去大半了,我依然要努力,不到最后一页都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且在山中听雨吧,于宁静的山野、平静的心境下有感而写文章,或许如宋朝林稹《冷泉亭》诗言那样:“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2022年6月10日于九华山何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一泓清溪,能酿几多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