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熟知的王刚财先生

现世之中,总有一些人在低视农民和农民工,殊不知这是忘宗丢祖,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都承认自己是农民的后代和儿子,细想一下,哪一个中国人体内不是流淌着农民的血浆,哪一个中国人脉搏中没有农民的魂魄跃动?我更相信一条真理:白猫黑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在我眼中,干部、员工,农民;国营企业、民营集团,社会各阶层民众群社,真正能促使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存在都堪称时代楷模和精英。一个人一生一世最大的价值是他对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多少贡献,而与其身份的贵贱和地位的高低并没有多大关系。慈禧太后被后人唾弃被历史谴责,毛泽东虽然是低微的农民出身,却穷其一生为国为民被人民缅怀千古,尤其是毛泽东主席,他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微乎其微,可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比的。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在我的故乡宁县春荣镇街北组,农民出身的张富宽、张培合、王刚财三人就是家乡父老乡亲们眼中的社会精英,无论是张富宽世叔为仕,还是张培合哥哥从文,还有在收藏界享誉陕甘两省的王刚财叔叔经商之道,都令家乡广大民众十分敬仰,而他们始终不忘故土养育之情、永怀感恩家乡亲情之心、发扬好学上进的传统美德,更加堪称是家乡父老乡楷模。是一为文略述,借以激励家乡父老乡亲们在共和国行进的凯乐声中奋勇向前。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王刚财和我同村,我们都是宁县春荣镇街北组人。顾名思义,养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就在紧邻春荣镇东西走向的大街道北边,是个有着百十名人口的塬面村子。街北组虽然是个不太大的的塬面小村子,可也是宁县南北两条塬很有名望的村子。我之所以这样说,绝不是为了过于炫耀夸赞自己的家乡,熟悉地方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宁县流转着这样一句谚言:先有“恒丰堂”,后成迕逭街;要说迕逭街,首数“齐盛元”。这个迕逭街就是现在的春荣镇古称,而“恒丰堂”和“齐盛元”就是春荣街当初最负盛名的两家商铺字号,“恒丰堂”是由街北王家门族元祖勤力筹建而成,“齐盛元”也是由街北齐户门族元祖勤力筹建而成。在春荣镇,人们把街北人称为街里人,把春荣镇街西和街南两个小组的人称为街边边人。总而言之,在春荣镇,街北人是最受大众尊敬的。有街北铭记一诗就是最好的佐证:

街北铭记

王祖先建恒丰堂,齐公后随促成街。
言论春荣始兴事,街北贤达最名盛。
灵土塬地数百亩,五谷果蔬物产盈。
民众数十一家亲,耕读勤俭承德风。
喜夸农家好儿郎,地窑故园多杰英。
土城老井恩情深,颇多传奇今人颂。
更赞当今新一辈,四季圆梦新长征。
个个上阵当先锋,人人豪迈展雄风。
盛景空前百业旺,开拓创新硕果丰。
雅院楼台凯歌亮,平常人家捷报频。
详闻远来开怀乐,眼见新福进门庭。
尊老爱幼皆欢欣,正气浩荡天地明。

春荣镇街北组这一方水土和四周围其它村子的塬面一样温润丰厚,很适合五谷果蔬生长。邻人羡慕的是,自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街北先后涌现出张富宽、张培合、王刚财三位名冠西北陇原大地的名士,这是轰动春荣塬乃至宁县民众的事实。无论是张富宽为仕,还是张培合从文,或者是王刚财经商,他们始终感恩故土养育之情,始终勤奋好学努力上进,并且成为春荣镇乃至宁县所有学子苦读勤学的楷模。并非我在此献媚争宠,这一点,在最近两年来到一些刊物和媒体上能不时看到论述他们的言语或者词句。我之所以在心中一直想为他们拟写文字,主要是看到这些已有的文字彰显的都是他们成功和华丽的一面,却很少有文字表露他们作为街北人,有着心系家乡感恩故土的炽热情怀和作为平凡的人热爱生活好学上进的传统美德,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勤读好学,拼搏奋进的品行。所以,我利用工余闲时,最先就说说王刚财先生吧。

王刚财先生是春荣镇街北王家第四代传人,用俗语,他是“恒丰堂”的正根第二代传人。王刚财先生比我大两三岁,在村里和我的父辈是同一辈人,所以,村里和我同辈的兄弟姊妹们都尊称王刚财先生“王叔”。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刚财叔一大家子人还住在春荣街土城根下的地坑窑洞中,就是现在的春荣镇富源小区那个地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迁居到我家偏东北角的新地坑窑洞居住。因为刚财叔长的白净帅气,村里的其他叔伯婶娘都称呼他是“白娃”,而很少有人叫他的名字。而他也常常把自己的头脸洗的干干净净,衣服鞋袜也常常显得一尘不染,比街道那些机关单位的干部和职员都显得洋气精神。而我最羡慕他那时候有一支金星牌的墨红色钢笔。他写的一手带劲的钢笔行书字,至今想起我也每每赞叹不已。那还是我同他的弟弟儿时一同在他家玩耍时留下的印象。

除了见到过刚财叔用钢笔练习写过几次街道壁报栏里的标语,我几乎没有遇到过刚财叔读书或者写字的学习景象,也很少见到他在田地里干农活,倒是她母亲和我的母亲得闲空在一块儿聊天拉家常时的感叹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家刚财不爱读书,也不入庄稼汉的门,每天只知道在街道上闲浪荡,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其实,刚财叔早在心里就有自己的小九九。这个最初的梦想是他在学校读书时就产生的,具体的说,就是在农村土地承包在陇原大地推行两年后的那个时候起,刚财叔就有了在春荣镇的街道上做生意的想法,虽然他牢记“一根货郎担富裕一家人”祖训,可是他梦想着最好是有一个很招眼的店铺,让他把祖传的那块镶着“恒丰堂”三个大字的木匾重新在店堂中央悬挂起来。

随着土地承包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繁荣发展,广大的农村人民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家家有余粮,户户展新颜。刚财叔初中毕业那一年,春荣镇的老街上先后出现了多家经营烟酒糖茶副食小百货和棉布针织衣帽以及五金农资杂货小铺子,还有三个卖馒头炒面烩面和家常便饭菜肴的小饭馆,个个店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来来往往,尤其是每逢三、六、九日的逢集天,老街的石子路边两侧摆满了卖时新水果蔬菜和葵花麻籽的地摊,还有几个卖麻花凉皮凉粉活络面蒸鸡肉羊肉泡馍等名胜小吃的地摊,个个都是生意好的没得说。可是这些火爆的场面并没有吸引起刚财叔的经营兴趣,他依旧在老街上晃来晃去的观看着,思考有一个很好的经营项目,让自己尽快摆脱贫穷的生境困扰。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深思熟虑后,刚财叔终于开始了自己作为生意人的第一个站口。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身无分文的刚财叔苦苦哀求在老街有杂货铺的大姐夫借给自己150元钱,他花120元钱买了一部海鸥牌的胶卷照相机,又买来灯泡电线和按钮开关等物品,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冲印相片的曝光箱,等他绘制照相用的背景彩图时没钱了,又向我父亲借来50元钱买来画笔颜料和画布,自己绘制了两张大彩图,等到备齐相纸和胶卷切割相片花边的割刀等物品以及摄影棚后,借来的钱已经花费的不足三元钱了。当时正好赶上相邻的湘乐镇举办为期一月的物资交流会,刚财叔怀揣仅剩的两块多钱,提着自己心爱的照相机,用准备好的帆布包背着必须的那些照相器材奔湘乐镇而去。

农村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那几年,陇东地区的物资交流会一处接着一处,刚财叔的摄影棚也随着物资交流会的举办地迁了一处又一处,因为真诚热情的服务,加上他纯熟精悍的技术,他的摄影生意十分的好。刚财叔和我妈妈还有其他几个婶娘们有一次在闲聊时坦言:他的媳妇是他背着照相机两个月照相赚钱娶回家的。那时候农村的赚钱门路少,一家人有两三个人进山区林场辛辛苦苦干上一年,娶一个新媳妇进家就很令人羡慕了,也难怪村里好多不了解刚财叔的婶娘们都不相信刚财叔的话,或许是我父亲对刚财叔比较了解,对他的话却深信不疑。

我记得刚财叔的二哥哥和我父亲闲聊时说过发生在刚财叔身上的一件事情。那是在我们宁县盘克乡的一次物资交流会期间,有一天拍摄完准备的最后一个胶卷时间还早,等待拍照的人还有好几个,刚财叔把拍摄完的胶卷取出相机存放好,拿起没有安装拍摄胶卷的空相机给等待拍照的人一一做了个真正拍照的过程,等到两天后拍照的人拿着取相片的票据来取相片时,刚财叔谎称自己%冲洗胶片时不小心,致使整卷胶片跑光失效,只好另行免费为这些人再照一次,厚道的家乡人民毫无异议,都乐呵呵的配合刚财叔重新补照了一次。我之所以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一个人睿智的处事方式的体现,这样的人也是令我们佩服的。

两年后,照相的生意没有先前那样的景气了, 刚财叔的妻子芳霞婶做得一手很好的缝纫活,她打算开个做衣裤的缝纫店,或者是在家加工衣裤,让刚财叔在集市上去卖刚财叔没有同意,因为他考虑到年迈的母亲吃苦受累快一辈子了,再也不该为繁杂的家务活操劳受累,而自己家的几亩田地和将来的子女抚养教育都要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所以他对妻子信誓旦旦的说到:怎么发家致富是我的事,我不会让你失望,你只管赡养好老人,并且抚养教育好我们的儿女,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

凭着《甘肃农民报》上刊登的致富信息,他专门去外地学习了一回吊顶石膏板的制作和施工流程,回家后购置了制板模具和一应材料,并在村里找了两个勤快机敏的帮工,闲时帮忙制作各种式样的吊顶石膏板了,有吊顶活时就一起去农户家里做吊顶活。一年多下来,除了存放着好多的吊顶石膏板,大部分的农户吊完顶连工钱和材料费都欠着,脾气耿直的刚财叔为讨要欠账的事情头疼不已,后来索性把制作吊顶石膏板的模具和其他材料都低价转卖别人,自己打算另谋营生。

经过又一番深思熟虑,刚财叔用自己仅有的存款在春荣镇的街道办了一个只有两件间店面的玻璃装潢店,店面不大,是农村传统的那种土木结构的老式泥瓦房店。或许因为他广阔的人脉和真诚的服务,这个租房开办的小小的玻璃装潢店生意却是出奇的火爆,也就在那时候,刚财叔抚摸着被他珍藏的那块镶有“恒丰堂”三字的木匾匡思绪万千,有好几次,他想把那块匾匡悬挂在他的装潢店门顶的房檐口,让光彩的“恒丰堂”重新温馨四方乡亲们的日常生活,可他还是硬压下自己激越的心怀,没有舍得把这一方珍藏了几十年的祖传匾匡悬挂出来。因为,此时的玻璃装潢店,虽然在整条春荣街算得上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但是和他心中的恒丰堂相比却还是相差甚远。

刚财叔坚信:只要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只要党的富民之路不变,他要重振“恒丰堂”的理想不会太久就能实现。

这一天终于在刚财叔勤苦努力的拼搏的中盼来了。1988年9月16日,刚财叔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恒丰堂”大匾匡悬挂在了自己的玻璃装潢店铺的大堂中央,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刚财叔为自己的经营之道有了一个很明确的决定,这个明确的决定就是:凭借自己这些年经商的积蓄和人脉圈,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收藏散落在民间的各种古币票证和书画古玩以及其他具有收藏价值的奇珍异宝。

刚财叔搞收藏的事我最初是听我弟弟说起的。那一年我弟弟没有外出打工,正好刚财叔要雇人帮忙制作吊顶石膏板,就把我弟弟和邻居家的红涛两个人叫了去。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弟弟说他看到了刚财叔收藏的好多粮票和棉花票以及布票,还有康熙年间的方孔铜钱和民国时期的各种纸币,我清楚的记得,我母亲当时还十分惋惜的感叹:可惜了我们家原来存放的好多民国时期的纸币,因为没有什么用处,都让她当装饰画张裱糊了墙面了。清朝时期的方孔铜钱倒是有十几个,那是我爷爷给少儿时期的我攀弄元宵节佩戴的吉祥富贵锁时流传下来的十多个古铜钱,爸爸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买的,我知道他留着也是打算给孙儿们元宵节时攀弄佩戴的富贵锁的。那个时候的我对收藏一词的理解极其肤浅,当时也只是把刚财叔的收藏当做一件稀奇的趣事谈论,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为自己的无知之举感到好笑。即使现在,我对收藏之事也是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偶尔看到电视节目中那些专家为了一件藏品的价值引证泛泛阔谈不休,其渊博的文史学识令人叹服。我想,凭刚财叔在收藏界的声誉,他的有关藏品的文史学识言论肯定也一定令大家叹服不已,这是和他长时期好学上进的求知品行密不可分的,也是我最为佩服他的一个方面。

近几年,表述刚财叔和他的收藏之事的文章在多个公众平台时有显现,我看到后倍感欣慰,因为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终于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之路。刚财叔现在是甘肃省庆阳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庆阳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收藏协会会员;咸阳市秦风研究院会员。虽然,在一些饶舌之徒的眼中,加在刚财叔身上的一道道亮丽的光环都是民间的社会团体虚华的彰显,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我却不苟同这些鼠目之徒的无稽之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领域的社会团体虽说层出不穷与日俱增,它一定有自己产生的根源和必要性,一定会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力,并对这个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和谐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对农民出身的刚财叔在收藏界拥有的声望很佩服,而有关他的那些社会赞誉,就是对他的学识和处世之道的肯定和夸赞,这有什么不好吗?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想想,市场经济的推行发展至今已经快四十年了,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刚财叔通过自己勤奋努力的摸爬滚打和顽强拼搏的上进心,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成为时代的弄潮宠儿,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时代幸运者难道不令人佩服和夸赞吗?

在收藏界赚的盆满钵满的刚财叔近几年一心倾情于庆阳市的水滴筹公益资助事业,想方设法资助故乡那些被病魔缠身急待资助的贫困患者,用他的话说,自己作为一个极其平凡的劳动者,做不来什么大事,但是可以凭自己炙热的心,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奉献自己温馨的爱心,也算是对这个幸福的时代的一种回报吧。他个人不但积极的通过水滴筹向好多的贫困患者时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极力鼓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们都投身于水滴筹公益资助中来。他常常对熟悉他的人说,我个人的能力有限,救助患者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我们动员所有人的都能投身到水滴筹公益资助活动中来,我们大家都奉献出一点点爱,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就会变的更加美好的。基于他对水滴筹公益资助活动的倾情,他有幸获得过庆阳市水滴筹公益资助活动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在这个殊荣的激励下,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水滴筹微信号发布的每一条求助信息,并一次又一次的向那些求助者伸出援助之手。他说他的爱心之举,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夸赞自己,他只是为了鼓起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低谷,都有一个使自己迷茫徘徊和困惑不解的时期,刚财叔也不例外。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低谷并没有迷失自我,也没有沮丧徘徊颓废不前。他痛心的人生低谷,是他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对自己的处事方式和失落也有了真切明晰的认识,对于一个力求进取心很强的人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好比是一块块磨刀石,只会让自己披荆斩棘的剑在奋进的征程中更加锋利,只会让自己的世界观更加成熟,也会让自己变的更加坚强努力,也更加利于自己步入成功的殿堂。经历了人生低谷的刚财叔苦闷的氛围中站起来了,他又现身江湖,踏上收藏大道的广阔天地间。短短数年间,刚财叔的名字就在收藏界广为流传。

刚财叔在收藏界取得的成就,与他聪慧的心性和他丰富直爽的人生阅历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对人性的感悟,让真诚的他在从事收藏的时候受益匪浅。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做好自己的收藏之事时,还把自己半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认知以及对时代的感受顺理成章,并编著成长达35万字小说《是非》,这更是让好多认识他的人想象不到的事,也是对他更加敬佩的一个方面。

我没有读过刚财叔的《是非》,只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过李安平老师对这部小说书写的序文,我一直是安平老师的铁杆粉丝,我相信安平老师的序文一定是被刚财叔的文字深深感化后吐露的真切的感触,我想,我是有机会读到刚财叔这部力作的,在刚财叔的这部小说中,我可能会找回我记忆中的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重温我苦乐年华的幸福时光。因为,他的小说,一定脱不开我们都熟悉的那一方黄土地,还有我们都不陌生的一些人物和事情,必定,我们俩是吃着同一口井里的水长大的故乡人。

但愿,《是非》不是刚财叔唯一的出版物,也愿他的收藏之道越走越宽广,愿他倾情水滴筹公益资助的爱心温暖更多需要大家帮助的人。他就像一棵金秋时节的红枫,在家乡这一方神奇而美丽的高原故土上越来越壮实,越来越艳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我熟知的王刚财先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