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背后

中学课本中,有几篇我非常喜欢的作品,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还有林觉民的《与妻书》。

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看,我发现我最喜欢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用细节来刻画人物、抒发真情的。这可能也是我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一个局限。

涨姿势的图片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知人论世”是较为著名且行之有效的文学解读的原则与方法,大意是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借此来了解他的作品。

这种解读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

可是,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我以前就发过类似的感慨,点击可看)

比如我是那么喜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尤其喜欢里边写到他妻子的文字: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寥寥数笔,记录了两件简简单单的生活琐事,可这不叫琴瑟相和又叫什么?这不就是古往今来人们最羡慕的爱情婚姻生活吗?

还有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不动声色之中,又该蕴含了多少深情、怀念与痛苦?说归有光是个情深似海之人,不算是夸张吧。

如果止于此,那就好了。

图片

可是……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对亡妻的深情背后,其实是两个女人的苦难,这两个女人就是原配魏氏和她的陪嫁婢女寒花。

归有光和魏氏是从小订婚的,魏家是当地出名的富贵大族,归家在本地也是望族,看起来也算门当户对。

可是归家早就走下坡路了。归有光母亲去世后,归家的家境更是每况愈下。而魏小姐自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等她嫁到归家时,富家千金一下子变成了劳动妇女。

魏小姐还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亲自动手操持家务,伺候公婆,成了一个完全彻底的家庭主妇。

为了帮丈夫撑面子,魏小姐每次回娘家时,还要努力不让人看出婆家生活的窘迫来。

魏小姐生病后,母亲和妹妹纷纷派人或亲自前去探望。她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都被归家的贫穷震惊到了。魏小姐的母亲哭着说道:你平时怎么一声不吭啊,怎么都穷成这样了!

魏氏嫁给归有光四年多就病逝了,她留下的一儿一女也都没能养大成人。

归有光对元配魏氏如此怀念,似乎也很好理解:魏氏人太好了,以千金之躯忍受着夫家极端贫困的生活,还竭力帮他维持既可笑又可悲的尊严。魏氏的早逝,不能说和贫穷的生活毫无关系吧。

魏氏出嫁的时候,带了一个10岁的小婢女,名叫寒花。寒花成了归有光的通房丫头,还给他生了两个女儿。

图片

归有光对寒花生的两个女儿非常冷漠。寒花生大女儿时难产,归家穷,她又是通房丫头,根本不会有好待遇。

大女儿很聪明,几个月就会叫父亲了,但归有光根本不关心这个女儿。大女儿一岁多时病得很重,眼看要死了,归有光才动手抱了她一下,也是唯一一次抱她。

寒花生的小女儿也夭折了。

寒花自己是在19岁时死的,才19岁!

寒花死后,归有光给她写了一篇《寒花葬志》:

图片白话译文如下:

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她没有能奉我到底,这是命啊!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这篇葬志同样体现了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有动人的细节,也不缺深情的追忆。只是当你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心情不可能不复杂起来。

在魏氏去世后,归有光续娶的第二任妻子姓王,是安亭望族之女。王氏与归有光同甘共苦十六年,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三十四岁。归有光当时四十六岁。

过了一年,归有光又娶了第三任妻子费氏。

我宁愿不知道《项脊轩志》背后的这些故事,我只想让自己单纯地被文字感动。而这,似乎也不容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背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