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最近,上海举行多场面对高校毕业生的线下招聘会,211大学文科硕士博主“严肃的虾米”今年6月即将毕业,他发现招聘会现场文科岗位很少,并且给的薪资不符合预期,均薪5500。他当天准备了5份简历,最后一份都没发出去。

文科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根据智联招聘,2022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远低于理科生就业签约率。

此外,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毕业后半年内收入最高的列表里,涵盖的专业则基本都是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热门理科专业。

麦可思2021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业中,绝大多数都需要编程技能。此前,网易数读报道称,进入大学后,偏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如果想找到完全对口的工作,一般比较难,薪资也往往偏低。于是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程序员,就成为很多人的转行首选。

涨姿势的图片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总觉得热爱很重要,但却总被现实打脸。

在我们毕业的时候,不管是就业还是薪资,文理似乎都没有什么差距,可那毕竟很久远了。如今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出现任何颠覆性的变化我都能理解并接受,可我还是纳闷:为什么理科生的就业岗位多呢?为什么理科生比文科生能多挣钱呢?这种差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是以前从未想过的角度。

该作者是用VCD来举例的。

当年国产VCD行业是这样的:芯片是荷兰飞利浦的,机芯是日本索尼的,显示屏是日本东芝的,中国厂商只负责组装,技术含量极低。

分摊下来就是,2000块一台的VCD,飞利浦赚大头拿1000,索尼拿500,东芝拿300,剩下的200血汗钱才能轮上国内的厂商赚。

就200块钱,厂商能有多少利润?能开出什么工资?所以早年理工科也很穷。文理科都穷,都挣不到钱,也就没有感觉到差距。

变化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理工科完成了技术升级,发展出了独立技术。

原本显示屏用东芝的,现在可以用国产的,那么这300就回来了

原本机芯用索尼的,现在也可以用国产的,于是这500就回来了

现在还剩下一个芯片,我们当然应该拼命研发。

这一来一回,2000一台的VCD,国内能赚1000了,厂商能赚钱,上下游产业链工厂也能赚钱,能赚钱就能开出高工资,于是理工科工程师码农们就都赚钱了。

也就是说,国产产品赚钱了,理工科也就能挣钱了。

理工里为什么码农尤其赚钱?因为互联网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公司发展得不错,现在甚至还能开拓海外市场了。

 

同理,文科生不赚钱的原因也就出来了,因为文科没有技术研发、创造不出价值。

没有技术研发也不是不能挣钱,比如能写出《流浪地球》《三体》的刘慈欣,就能输出价值,不但影响国人,也能影响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很多人,这就是创造,不比研发产品差,甚至更牛。

可像大刘这样的作家才能有几个啊?不过文科生还能在其他方面创造价值,比如在成本5万的商品上,附加上工匠精神、文化内涵等等,就有可能卖到10万。

但是现在文科生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也不多吧。当然说实话,这也太不容易了。

理工科辛苦几十年解决了市场产业被动挨打的问题,人文社科还任重道远。

我总觉得人文学科的价值不应该只有上边列举的那么窄一点,但人文学科到底还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创造价值,思来想去,我却也给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理工科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