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拐枣

下班路上,看到一个妇女蹲在路边,面前放着一个篮子。

我定睛一看,大吃一惊,篮子里放着一种久违的吃食——拐枣。我一直不能确定它到底算不算水果。

深褐色或者说暗紫色的曲里拐弯的果实,果实顶端有一个个黑球,估计里边是种子;它们共同寄身在干枯的枝条上。四五支一把,用绳子捆在一起。一把三块钱。

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这种吃食了。在我的记忆中,它最后一次出现,还是在我的童年时期。

那时候,大人偶尔会带一把拐枣回家,分给家里的孩子。即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拐枣对我的吸引力都不大。

我总觉得吃拐枣有点像啃鸡肋。

涨姿势的图片

《后汉书·杨修传》中记录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率领军队从长安出斜谷,进军汉中。刘备凭借险要地势据守,与曹操对峙多日。曹操久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想发动进攻又不能。一天,厨房送来鸡汤,曹操有感于眼下的战局,便向军中下达了当晚的口令“鸡肋”。全军上下猜不透这一口令的意思,只有主簿杨修忙着收拾行李,做撤军的准备。

有人惊奇地问杨修:“你怎么知道魏王要退兵?”

杨修回答说:“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做鸡肋,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是要退兵了。”

不久,曹操果然带兵退回长安,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用来形容物或人无用。这么说来,拐枣似乎要比鸡肋强,它还有可取之处,起码能吃的那个膨大的果柄,有着甜甜的味道,真正的水果那样的甜味。

图片

除了甜味,拐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吃,一把可以吃好半天,可以抚慰寂寞的嘴和胃。那些正经八百的水果,像苹果梨这类,平时也吃不到啊,就是有幸拥有了一个,你再怎么节省着吃,还是很快连渣都剩不下了。相比之下,还是拐枣善解人意,像是特为穷人才长成那个扭曲的样子的。

吃的时候,先摘掉顶端的小黑球,揪下一小段,塞进嘴里,嚼一阵子,咽下甜甜的汁液,吐掉皮,就完成了吃的过程,剩下来的就是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了。一把拐枣,得一小截一小截揪着吃,也很考验人的耐心,加上甜味过后,它的后味是涩的,这也是经吃的原因吧。

顶端的那个小黑球还是有变化的。如果成熟得有点过,用大拇指和食指捻一下就碎了掉了;若是成熟度不够,就得摘下来扔掉。

你看,拐枣真没多少可吃的东西,也就聊胜于无吧。

可是,虽然说不上喜欢,但时隔这么多年重新遇见,还是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之感,我就买了一把,权当是怀旧。

奇怪的是,小时候时不时还能吃到拐枣,但我从来没见过拐枣树。陕西也种这种树,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老家偏偏没有。

拐枣也叫鸡爪梨、金钩梨,因果实形状似万字符“卍”,也叫万寿果。

 

拐枣树是一种乔木,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抗旱,耐寒,又耐较瘠薄的土壤。拐枣喜欢阳光,多生长在沟谷、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还是一种速生树种,加上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叶大浓荫,果梗虬曲,果形奇特,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拐枣除了生吃外,还能酿酒、制醋、制糖,做果露、香槟、汽水等饮料,加工成罐头、蜜饯、果脯、果干等。尤其是拐枣饮料,不仅可内销,还可出口,很受消费者青睐,大有发展前途。不过我好像没有见过这些商品,可能还是我孤陋寡闻的缘故吧。

不管多么普通的树种,稍加了解,就会发现它们的价值都非同一般。

拐枣无法削皮食用,我回家反复清洗后,坐下来慢慢品尝着,久远的记忆渐渐在味觉中苏醒过来,似乎完成了一次穿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又见拐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