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命运吧

5月13日,是王小波70岁生日,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相对于死后获得的殊荣,王小波活着的时候名声有限,甚至日子都过得很是窘迫。
多数人是在他去世后知道小说家王小波的。他生前,熟悉他喜欢他的读者,多是因为他的杂文和随笔。他的杂文和随笔发表在当时的《读书》《东方》《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这类报刊上,要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只是和他逝后的名声比,似乎有点微不足道。
在45年的短暂人生中,他花费了近20年完成的《黄金时代》,出版过程却无比坎坷。
《黄金时代》首印6000本,没有卖完,王小波就和这本书的编辑赵洁平一起骑着自行车驮着书当街叫卖。一个天才作家的时间不能集中在写作上,却不得不浪费在卖书上,让人唏嘘。
去世前9天,王小波在家里向好友李静展示几个月前他拿到的货车驾照,还说:“真的混不下去了,我就干这个。”
他的很多作品当时都不能发表,只能压在箱底。
为了《红拂夜奔》能发表,他花了两周时间,把十八万字的原著,按刊物的要求压缩到了三万字,结果还是没能发表。
很多人可能很难想象,后来名满天下的王小波还经历过这么艰难的时刻。

涨姿势的图片
世事难料,命运更是不可琢磨。
王小波去世一个月后,他一生中最重要、最看重的“时代三部曲”(《黑铁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正式出版,作品随即接连重印、大卖特卖……
在他去世的那个月,王小波参与编剧的电影《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入围戛纳电影节。
可是这些,他都无法知道了。
生前寂寞,死后荣耀无比。
这既是王小波的命运,也是很多名人的命运。
比如我们熟悉的曹雪芹。读过中学的人谁不知道贾宝玉林黛玉呢?但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却穷困潦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他曾经阔过,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生活。后来,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他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生前潦倒,死后却给了很多人一个饭碗——靠研究《红楼梦》为生的人不知有多少。
还有梵高。如今,稍稍读过几本书的人,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梵高呢?不管会不会欣赏,他的《向日葵》总归是知道的。冯骥才说过这么一段话:“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这不是命运又是什么?

和他们相比,梁左的命运似乎要好些。
梁左生前,就带来了中国相声界的革命;他的《我爱我家》更是中国情景喜剧里程碑式的作品。
梁左曾对朋友说过:“兄弟,我找人算命了。算命的说:我43岁是个坎。过了43,第一还有43年活头;第二,后43年,要嘛有嘛。”
他还说:“再活43,86了,够了。关键是‘要嘛有嘛’,想想吧……”
梁左是在43岁去世的。
这也算是命中注定吗?
想起这些人的命运,不胜感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这就是命运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