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小北山轶事

出县城往北走10里、20里、30里,这些地方它们即不是高山也不是平川,它们夹在高山与平川的中间,比高大的山低、比平川平坝高的地方就是洋县的小北山区。这些地方南北不是很宽,而东西跨度很长、横跨5至6个乡镇。这些地方没有高山的森林资源,也没有山区林地的经济收入,与平川相比它没有水利灌浇的条件,只能在缓坡地里种杂粮,道路条件只能两只脚东山走西山,上坡走下坡,天晴没处走,下雨走不成。就这样形成几千年来穷苦、贫困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洋县出了名的:“穷八龙、干四郎、白石不是好地方、长溪东柳都带上”的民谣,这边就是洋县最贫困的小北山区。

严重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小北山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发展,它就像一坐大山压在小山人的头上,使小北山人无法摆脱穷苦和贫困,就这样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

后来国家修了乡镇公路,从县城到八龙,从县城到白石四郎长溪,临近路边的人们得到了受益、得到了方便,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眼馋。再后来相继又修通了茅坪堰、小北山的几个水库水资源都得到了保障、水库的水位也提高了很多,把这里的缓坡地底洼地空闲地都变成了高产稻田。随着国家化肥工业的发展,有了充足的水利条件、充足的化肥资源,小北山人把荒山改造成稻田,把剩余的荒地栽上果树,把原来的穷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90年代初期,我媳妇的小妹嫁到柳家梁,他们是下坡柳庄住在上面坡的刘庄。不管是上坡庄还是下坡庄,当时还是很荒凉很贫穷的地方,吃住出行都很差。结婚当天也没下啥雨,但是路很泥很滑,送亲的人每人都给找了一双雨鞋,穿上雨鞋翻山过梁很不容易,脚越走越重、越走越砣,怎么也拨不上来,我小妈摔了一跤,稀泥顺着后背心一致至敷到头,当地人说我们这里的路对人亲,它恋人舍不得你走。

涨姿势的图片

 

要得富先修路,小北山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在县里扶贫政策的推进下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他们着手村村通道路建设、田间通道路建设。在村里领导规划路线时,一条主线路要走我老挑家旁边经过,我老挑工作在外常不在家,村领导就找他母亲协商,谁知老太婆是满口答应,老太婆说修路是好事修到那里占到那里,结果修路占了他家一间房子的地基还有半截院坝,大家夸赞老太婆多有风范胜过当年的张英。只是她让的不是3尺,而是3个3尺、4个3尺。由于干部工作努力村民积极出力,很快修通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公路、田间通公路。

山梁上通了公路、通了水,村民吃上自来水,旱地变成稻田走的是宽敞的水泥路、吃的是白米细面,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开始变的富裕了。

真正的富裕还差得很远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穿衣和住房、就医和养老都是需要很多资金才能解决的。这时他们就利用劳力的调节,把老弱劳力留在家里种地,年青强壮劳力外出打工挣钱,小北山的小伙子特别能吃苦能干活也能攒钱,家乡有了交通有了粮食也有了钱就能改造房子了。从2000年后不到20年时间,小北山全部改造成二层三层城市化楼房,为了实现美丽乡村,他们把小楼房涂上雪白的涂料,贴上银光闪亮的瓷砖,家家门前做了院墙、花园,种上了花草,每家还栽种了果园。现在的小北山他们富了,他们有了富俗的小康生活,有了自己温馨的农家小院,在我每次经过的时候心里都有些震撼、有些敬佩,因为它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快了。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从省道走草坝到牛头山,天雨过刚睛,雨水滋润后桃花、梨花开的正娇艳,桃花粉红细嫩、梨花雪白晶莹,花瓣扮着村庄,小路托着花枝,我走在花枝下的路上忽然想起一首小诗:

细雨薄雾初晴朗 梨花粉装湿衣裳
牧丹花开红满山 银光闪耀小村庄

我走上牛头山,四周美景尽收眼底,膝下是洋县城,往南远眺汉江河犹如一条玉带在空中飘摇,紧系洋县城。牛头山在梨花、牧丹花的映照下显的格外富贵夺目,站在牛头山细观洋县城,它宽大、肥腴还有些厚重,如果说这座城市它是一个美女,那么这小北山就是它的婚纱,高处的山头就是他的王冠,山上闪亮的星光就是王冠上的珍珠和钻石。

 

我走下牛头山还要继续向东行进,听说山下有条大路名叫旅游环线横贯东西能直通高原寺,从牛头山东边的盘山路下到平处,果然有几条路向东延伸,这地方是平坝边沿地名何村,我站在路边不知咋走,前面骑车过来一位中年妇女,我便上去问路,她回答道这条中间有黄线的沥青路就是环山公路。高空中的彩虹就是高铁,高速列车从小北山脚下驶出和进入,它拉着洋县、拉着小北山走到外面的世界,走的很远很远。我顺大路而行离开了何村,路是科坡而上一路行驶缓慢,翻过几道山梁前面是一个小川道,川道中道路交错人户密集,十字路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木瓜园村。这天天气晴朗,天湛蓝湛蓝的像一块玉很润泽,在蓝天下的村庄显的很幽美很柔雅,木瓜园的村庄很整齐顺川道而上一字长行一眼望不到边,川道两边房子倚山而建,一排排一行行整齐有致,明亮悦目,平坝处都是果园,有梨园、桔园、猕猴桃园,一派新农村的规划,新农村景象的展现。我站在三叉路口伫立很久,又沿着黄线路继续翻山去找柳山小学,那里有我老挑,他在那里教书,想让他做向导。

 

翻几个山岇有一个旅游景点正在修建,转过景点背后就是柳山村。站在柳山观望,柳山下四面环山中间有几个小山隆起,一看就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再往下平阔处就是学校,学校大门紧闭着,我向门卫打听,门卫说他刚调到别的学校去了。

这个村子不算大也不算小,从远处看里面人户很多很多,楼房高耸,像春笋一样密密麻麻的探头向山处观望。当你走近看时,你会让眼前的一切所惊呆,你会感到它不是农户,它像是别墅,因为这里的房子修的都很特别,顺山形而建、顺地势而修,应高底而修乱中有序,乱中有变化,总体显的美观整齐。

这里的房子都是三、四间,两层半或者三层半,有的还仿照西方式的小洋楼,既有当地建筑之美又有西方建筑之韵,看上去真是精美高尚。他们的房子虽然精美,但是他们始终不忘一个农字,是农就得有晾晒粮食的院场;就得有养猪、养牛、养鸡的圈舍,而这些他们都有修的很整齐、很干净、很环保。晒粮食场的外边是花园,则边是停车场,花园的花草长的葱绿繁茂。这就是现代化的新农村,他们有水有电有路有车有舒适的家国,这就是小北山,这就是美丽的新农村。

 

我走到柳山高处往北望去,北面的一片还很绵长,苍茫的远处一眼望不到边。远处和小山环绕处的村庄还有房屋都清晰可见,越远村庄视线模糊只能看见一些白色斑点,就像羊群撒落在山上。它们是无规划的镶嵌、有次序的呈现。我再向东北方遥望,想找到我小时候从东边走过的地方,但是我找不着也看不见,因为小时候走亲戚走的是黄泥士路见到的农户都住的土坯房很是荒凉。我再往前去,眼前的道路从横交错,路网、电网、水网还有新农庄的景象看的我眼花缭乱,不敢前行唯恐迷途忘返。这样的新农庄园,它不光是新,主要是显的富裕大气,一家比一家宽敞、一家比一家高大、一家比一家闪亮、一家比一家新奇。这就是小北山人,这就是小北山的发展,这就是小北山的富裕与繁华,它就像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这就是小北山“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

小北山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政府的水电路的基础支持,再则就是小北山人的勤劳和勇敢,在全国各地哪里有矿山哪里就有小北山人,哪里有通筑工地和工程工地哪里就有小北山人,哪里有工厂哪里就有小北山的小姑娘和大姐姐们,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换来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换来了家乡父老的颐养天年,换来了家乡的幸福乐园。

 

小北山在变,实实在在的在变,在变化的背后还要“不忘初心”,就是要经常回忆,经常记忆旧时的模样、旧时的贫穷与苦难,记忆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相信小北山人以后还会更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洋县小北山轶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