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之贵州的小吃(1)

原本想趁着假期去新疆的。那时候新疆还没有疫情,即便如此,导游说的程序还是吓得我们打了退堂鼓,觉得非常时期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算了。可后来,同事一吆喝,我也就脑门一热,几个人就定了去贵州的机票。
贵州其实一直没列入想去的名单。之所以选择贵州,是因为便宜。做攻略的同事说贵州为了吸引游客,所有景点都免费——这是不小的一笔钱呢,我们贪便宜,加上贵州还有黄果树瀑布,有小七孔,有西江千户苗寨,有梵净山,还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我们就报了个团。
从头至尾跟团又觉得太拘束,我们就提前两天出发,打算自己先在贵阳玩两天,再跟团去景点。
吃吃吃,这似乎才是出去的最大动力。我们最先从网上知道的贵州小吃是丝娃娃,也从出租车司机和河边遛弯的贵阳人嘴里反复听到这种食物,就在二七路小吃街找了一家五星好评的网红店,打算大快朵颐。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丝娃娃这个名称,让人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食物。食材?无从猜起,但知道绝对跟娃娃没有关系;只能从形上猜了:做得像个娃娃?如果真如此,那叫人如何下口?这种食物,我只能联想到《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了,估计得名也跟人参果类似。
正是饭点,店里食客满满,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坐下后,我们满怀期待地先点了店里的招牌菜红汤丝娃娃。服务员端来一个盘子,上边有十四个小碗排成两列,里边装着小菜。这些小菜有熟悉的,比如土豆丝、萝卜丝、海带丝、绿豆芽、炸黄豆;也有不熟悉的,还有根本叫不出名字的。我看这阵势,觉得贵阳人真实在,送小菜一送就是十四碗,平时在西安吃饭,最多也就送两小盘而已。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我们拿起筷子就吃起了小菜。我先挑了熟悉的尝了尝,没啥惊艳的,土豆丝还没我炒得好吃呢,绿豆芽看着蔫头蔫脑的,极不精神。有一碗里边不知是什么东西,白色的根,一截一截,很像小时候我们在地里挖的一种草的根,嚼起来有甜味,我们管它叫甜甜根。突然,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觉得这应该叫折耳根。折耳根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就是从书里看到过这个名字而已。我挑了一根最细最短的放在嘴里,只嚼了一下,马上掏出纸巾吐了进去,那个腥啊。不用说,这就是我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从未进口的鱼腥草了。天哪,这样的东西居然有人吃?
我上网一查,鱼腥草也叫折耳根。歪打正着猜中了,倒让我觉得非常意外。
服务员来了,端来一盘手掌大小的薄饼,告诉我们要用薄饼卷着菜吃——原来这十四小碗小菜不是送的——卷好后还要给里边灌上酸酸辣辣的汁液,这就是丝娃娃。她边说边帮着我们调汁水,我们都不能吃辣,就只让她调了一碗汁水。我自作主张,不灌汁水,就把这当北方的煎饼吃。
说心里话,我觉得这远没有煎饼好吃。一张大大的煎饼,卷上京酱肉丝、土豆丝、醋溜豆芽、酸豆角炒肉末、青椒炒鸡蛋,多过瘾。一张就饱了,最多吃两张。在这样的夏天,再喝一碗冰镇绿豆汤,就解决了一顿饭。这丝娃娃太袖珍了,卷不了几丝菜,若再给里边浇点莫名其妙的汁水,滴滴答答的,更没法吃了。
我们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疑问:这个薄饼卷菜为什么叫丝娃娃呢?服务员解释说打眼一看像不像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老实说,我觉得一点也不像,不过验证了猜想,还是取形似。
看来,一方的美食还是更适合一方人的胃口,这个有时候实在强迫不来。
这丝娃娃不合我们的胃口,反倒是随便点的糕粑稀饭让我们惊艳。我们喜欢瞎琢磨,一致认为这个糕粑稀饭我们在家里也能整出来:冲一碗藕粉,上边放上核桃碎、花生碎、芝麻等各种果碎,似乎也就是糕粑稀饭了。
后来一查,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
出了装修讲究的店,肚子还是空空的。到了正儿八经的二七街小吃街,发现街边摊随处可见有豆腐圆子。豆腐圆子是个奇怪的食物名称,倒是很容易想到是用豆腐做的圆子,但俗话说豆腐渣豆腐渣,豆腐怎么能团成圆子呢?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一人买了一个尝尝。刚蒸出来的圆子,老板用一把剪刀嚓嚓两下,一个圆子就变成了四块。我们一尝,外酥里嫩,豆腐味浓郁,轻轻一咬还能爆浆,味道很赞。
只要能把碎豆腐拌上调料团成球,入油锅一炸就是豆腐圆子,技术难关是怎么团成球。我们求知欲望强烈,向老板请教。老板笑嘻嘻地回答这是秘密。
如今哪有什么秘密啊?上网一查,全知道啦,不就是以豆腐为主料,配以糯米、猪五花肉、鱼肉、虾米等蒸制而成的吗?如果不嫌麻烦,也是可以自己做的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贵州行之贵州的小吃(1)

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