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私语

天热,呆在空调房里,哪里也不想去。高温,吃不下什么,于是,白米粥成了日常。

清汤寡水的,我却爱。

这两天随手抽出两本书,拿在手里,发觉是以前很少看的。有一本应是芷涵或是安安买的,名字很文艺,叫《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以为是网络畅销书,打开看,原来是史铁生、丰子恺、朱自清、郁达夫、许地山、傅雷、汪曾祺……等人的散文集子,没有失望。涨姿势的图片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得很好,以前读过,这次又读了。在我心里,能再读的文字都好。这本集子里的《我与地坛》是节选,很打动人的部分。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第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朱自清的《背影》是读着读着就让人眼中含泪的。还有他的《悼亡妇》,整篇文章没有任何煽情,只娓娓道来孩子们的成长,只一点点回忆结发妻子默默做的一切。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的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有知,想来还是如此的。”

一个女人,一个旧式的女人不就是这样吗?想我现在,大抵也是这样的。孩子第一,他第二,又或者自私一点,自己第二。

上午在妈妈那边说话,妈妈讲到二妈,说二妈告诉她,小弟生孩子后,她拿出攒下的八万块钱给小弟。我想这八万块钱应是一个她这几年打工挣下的全部。

——也是全部的爱。

“你二妈说,小弟没要,要她留着,以后养老。”

我听着,微微笑。心里却是感动的。母与子,一个给,一个不要,都是满满的爱和疼惜。

《永日集》是周作人的自编集,我这里还有他的《泽泻集》,大约在书柜的高层。《永日集》很久没翻了,今天午觉前翻到《新旧医学斗争与复古》,被他那句“对于中医很有所攻击,这个我觉得极有意思,远迢迢地望着,关心听那接触的消息。”

很喜欢这里面的“远迢迢地望着。”

看这段文字很自然想到鲁迅,鲁迅是不相信中医的,据说是中医贻误了他父亲的病情,而他东渡日本就是学医。

……

手机给人带来便宜的同时,也消磨了人很多时间。我前一段拿起手机不自觉就刷到小视频,这很不好。本来我也没有多想看小视频,但通常点进去,半小时一晃就没了。最近把小视频关了,目的是想捡起书本,多看书。

昨晚开始重听《红楼梦》原文,李野默演播。觉得李野默演播男性角色真是活灵活现,大妙。今天听他演播《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他模仿的门子与贾雨村的对话真正让人无端欢喜:怎么可以这样好?

我听过李野默演播的《静静的顿河》和《白鹿原》,经典!

我觉得好的演播可以再一次升华文学作品,比如我偶然遇见李野默的演播,就跟随他的声音听了《白鹿原》《闯关东》……这让人心生感激。

王安忆的《长恨歌》,也是很好的演播,很有味道。主播田洪涛,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却是女性。

再说白米粥。

一般是剩饭,加开水,慢慢搅动,慢慢熬,也稠了。当然,有时懒,有时是在忙别的什么,搅动得少,那粥就显得清汤寡水了。

清汤寡水我也爱。

配豆豉炒苦瓜、自制泡菜。我爱豆豉的清香,觉得它是增加食欲的小菜,泡菜芷涵爱吃。我今年运气似乎不错,自制了两次泡菜,都还不错,爽脆、可口。也炒红薯藤,凉拌火腿,都清淡少油,也简单。

煮白米粥时通常会摊个饼。饼也简单,面粉里加一个鸡蛋,几根小葱,一点点盐,再加水顺势搅和几分钟,锅烧热,放油,调好的面液倒进锅里,摊开,不一会凝固,翻面,再煎,香喷喷的。

有了饼,白米粥好像也不那么单调了。简单的一餐,也是我热爱的。

今天又用昨晚的剩饭煮粥。

站在那里把电饭锅里的白米饭搅动,一心一意。却在偶然抬头时,看见那丛月季花又开了一些。许是天热,花很小,瘦弱的样子,像在婆娑地摆舞,也像在与我窃窃私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浅秋私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