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遭遇“摔跤王”

大院的孩子都学乔庆宝,见“摔跤王”就躺,一个个一次次地“躺”,直逗得大人们乐不可支。——题记

1936年夏季,9岁的乔庆宝被父亲送进济宁州一天门小学(后改为明德小学,即中西中学的小学部)就读。进入校门,他就成了“新闻人物”。

在“摸底”考试时,他不仅当众即兴背诵、书写出了诸如“草色遥看近却无”等一些著名的唐诗、宋词,还背诵、书写出了《诗经》、《楚辞》里面的对“主考官”来说也比较生疏的篇章,让校长和老师们受到震撼。

家庭教育的成功,使乔庆宝只读了4个月的一年级,就“跳”进三年级;读了半年三年级,又跳入五年级。6年的小学,他就这样连“蹦”带“跳”地用了不到两年。除了数学课,其他课目的老师对乔庆宝都不必操心。

用如今比较盛行的说法乔庆宝就是地地道道的学霸。然而,小学期间让乔羽铭记于心的还有三件事。

涨姿势的图片

一件事是参加“童子军”。每个小学生发一根“童子棍”,一根“童子绳”。普普通通的木棍,普普通通的苘绳,一加“童子”二字,就显得十分有趣儿。乔庆宝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是蒋介石搞的名堂。老师每天说的是加入“童子军”打杀小日本。小学生每天有两个小时被安排“耍棍弄棒”,学打绳结。这些“玩意儿”到了孩子们手里,就完全是寻开心的事了。

乔庆宝成长为“乔羽”之后,他才弄明白,蒋介石在庐山搞了个训练团,命令全国各地如法炮制,包括少年儿童也要参加军事训练。乔庆宝学习压力不大,参加这些活动,倒是热情满高,喜欢动脑想点子,他舞耍“童子棍”的套数和打“童子绳”结的绝招,常被军训人员作为典范加以推广。这段生活经历,为他在解放后进行《红孩子》等作品的创作,积累下宝贵的生活素材。

第二件事是“卖春联”。每逢春节前,小庆宝像父亲那样,摆一张桌子在太白楼下的街旁,不管乡亲们给钱多少,他都一视同仁极为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经常受到人们的“啧啧”夸奖!个子矮的缘故,他站在桌子后面提笔泼墨时,往往是脚尖撑地、脖子直挺,提笔悬肘,龙飞凤舞……引来层层围观者,这更助长了他写好毛笔字的热情。

那时卖字,一是凑热闹,二是挣两个小钱,买点课外书以解阅读的饥渴。他的“生意”火爆得让同是卖字的“老先生”们哭笑不得。

乔羽那时的唯一感觉是,写字也可以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啊!

第三件事遭遇“摔跤王”。与乔庆宝同住一个院的一个女孩,年纪比庆宝大六岁,辈分却比他小,应该叫他叔。但是,这女孩长得人高马大,粗壮有力,酷爱摔跤,号称“摔跤王”。同院的小孩都不是她的对手,却难逃“陪练者”的命运。又矮又瘦的乔庆宝,常受“摔跤王”的欺负,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就给他来个过肩摔,那个疼痛!然而,乔庆宝从不讨饶,也不哭。连着挨了三次过肩摔之后,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因为同住一个院子,打不过,绕开走,你越绕,那女孩越追,追来追去还是得被摔,痛苦更大。绕不开,又不能与她对打,打不过啊!怎么办呢?

第四次“摔跤王”正要摔他时,乔庆宝突然仰脸八叉地躺在了地上,“摔跤王”卒不及防,一惊一闪,打了个大趔趄,差点撞在屋墙上。这一下,“摔跤王”恼羞成怒,踢了乔庆宝一脚,气哼哼走开了。

以后,庆宝再见到“摔跤王”,立刻便躺下,再见再躺,总见总躺,躺得“摔跤王”没了办法,没了脾气,她那欺负人的“邪火”终于被乔庆宝“熄灭”。

大院的孩子都学乔庆宝,见“摔跤王”就躺,一个个一次次地“躺”,直逗得大人们乐不可支。这倒也是大院里的一道美妙的风景。

据说“摔跤王”提前出嫁,远走异乡,似与在娘家无跤可摔有些干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学霸遭遇“摔跤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