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物件——纸凿子

技术宅的图片 第1张

“生死”自古以来就是人生大事,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民间无论是丧礼还是祭拜,烧纸是由来已久、延续至今的习俗。每到过年、清明、月一、中元等节日,家乡人常烧纸寄托哀思。那么“烧纸”的起源在哪?

民间有一种说法,“烧纸”和蔡伦的哥哥蔡莫有关。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收入不菲,他哥哥蔡莫红眼,便跟弟弟学造纸。因学艺不精又偷工减料,造出的纸张品质粗劣,无法使用,大量积压。后来,蔡莫的妻子慧娘想出了一个“怪招”,她先假死,待亲朋四邻前来吊唁时,蔡莫一边烧纸一边哭诉,说都是这些无用的纸害了自己老婆。就在此时慧娘“死而复生”,从棺材里坐起来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我拿这钱前后打点,小鬼才放我回来。”众人听闻,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纷纷掏钱买这些糙纸,很快销售一空。自此“烧纸”习俗慢慢延续下来。一句话归纳:“烧纸”的起源就是造纸商人推销劣质纸张的一种手段,类似于新冠疫情之下商人推销黄桃罐头。

 

技术宅的图片 第2张
“纸凿子”又称“纸坐”“钱模”,那么“纸凿子”因何而来,有什么用处?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到清朝,两千多年流通的主要是“圆形方孔钱”。后来人们在烧纸之前,为了让纸更像流通的钱币,便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模具,能在纸张上留下钱币的形状。大部分纸凿子是熟铁或铜做成,也有少量木质的,长十厘米左右,宽三厘米左右,上半部分是个铁柄,下半部分类似铃铛,铃铛前段有刃,里面还有个“小舌头”。烧纸之前,将纸凿子置放在纸张上面,用锤子等器物打击纸凿子的顶端,纸张上便留下了圆形方孔钱的形状。老人说,这样被打过的纸,烧到那边才能变成钱。

一般而言,和纸凿子相配套的有两个物件,一是木墩子,用来安放纸张,二是锤头,用来敲打纸凿子,我见过的几个大都是木槌。

 

小时候,见到我爸打纸,我就在边上仔细观察,待了解其中奥秘后,便揽下这个营生。刚开始,我为了让先人在那边多得到些使费,打纸的时候,在纸面上打得密密麻麻。我爹责备说:打纸可是有讲究的,老古辈留下来的规矩是“横五竖七”,打下的印痕不能摞压摞,而且务必要打透,没有印痕的纸币在那面视为假钱。了解规矩后,我拿着小尺量着,在最上面的纸张上标下记号,尽量做到打下的钱币又直、间距还均匀,总感觉敷衍了事对不起列祖列宗。

到了九十年代后,人们也不再讲究这些,祭祀烧纸之前,用纸凿子打纸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老百姓进行了改良,用一张“大团结”或者百元大钞放在黄表纸上象征性压几下,就代表印上了钱。近些年,为了防火安全和环境保护,国家禁止烧纸,人们到商店买上一叠成品的“冥币”,到坟上压一压就算了事,以前常用的纸凿子便很少再见到了。

前几天,从新华书店于峰主任处看见一个纸凿子,将其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有想到大部分朋友已不知此为何物。我总觉得历史的东西不能轻易忘怀,身边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更要铭记,恰逢小年,写下此文,怀念那段简朴又厚重的旧时光。

技术宅的图片 第3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怀念老物件——纸凿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