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扇没有了用武之地,遗憾吗?

家里有把檀香扇。

这是一把紫檀折扇。轻轻摇动,清香四溢,能让浮躁的心瞬间沉静下来,还有种雅趣。涨姿势的图片

打开后,扇面上是一幅梅花,屈曲遒劲的枝干上点缀着稀稀疏疏几朵梅花,也是我喜欢的意境。

这扇子从何而来?记不太清了,可能是朋友去苏州旅游,给我带回来的纪念品。有成十年了吧,却还能“日日花香扇底生”。

记忆中家里有过不少扇子,不同材质不同形状,都一个功能,就是除热取凉。

后来,电扇横空出世,不管是吊扇还是台扇,都能给懒惰的人类又一个偷懒的机会,传统的扇子就只好退了出来。想想也是,轻摇扇子,绝算不上什么体力活,还很风雅,但总归比不上靠电力就能源源不断送来凉风的电扇,这也是无奈的事情。

再后来,电扇也日渐式微,被空调取而代之。

但电扇不甘束手就擒,它适应潮流开始瘦身,往迷你的方向发展,又给自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于是,挂脖风扇,还有举在手里的小电扇,就成了年轻一代的时尚单品。

这也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那么,手摇扇子是不是早就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好像也不尽然。

我家的扇子,除了上文提到的檀香扇,其他的扇子早就被我扔掉了。这把檀香扇,每到夏天就会从抽屉里取出来,放到桌边,没事就抓在手里摇几下。我经常在空调房里摇动檀香扇,不为取凉,似乎就为了重温往日的点滴,或者就是贪恋那一丝若隐若现的清香,或者就为了看一眼扇面上的梅花。

那么,扇子到底还有没有实际功能呢?

也还有。

空调房里的凉爽是用人工营造出来的,待上一天,身体就极度渴望挣脱出来,在自然中调剂一下。

傍晚,楼下总是很热闹,哪怕空气中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凉爽,多数人还是忍不住要下楼的。于是,遛娃的,遛狗的,散步的,跳广场舞的……都齐聚楼下。

这个时候,不少人的手里就会举着一把扇子。尤其是推车遛小朋友的,就得不断地在小朋友身体上边摇动扇子,不是为了给小朋友降温,实在是楼下的蚊子太过猖狂,扇子的作用变成了驱蚊。

我下楼遛狗,也拿着我的檀香扇。打开檀香扇赶蚊子时,我觉得对不起这把风雅的扇子,还有焚琴煮鹤的嫌疑。

甚至,我的这把檀香扇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别人手里的扇子,大都是塑料扇,而且还是广告扇。你想想,去早市买菜时,出口经常有人发这种扇子,上边印着治疗某种疾病的广告。你不要都不行,硬往你手里塞。大家手里拿的就是这种扇子,它也有驱蚊的功能。

见多了这种塑料广告扇,我就不好意思拿着我的檀香扇下楼了。檀香扇的活动范围就只能在家里了。

毫无疑问,扇子的实际功能越来越弱化了,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扇子的审美功能。

不信你想想,我们是不是都曾在亲戚朋友家客厅的墙上看到过大扇子?你可能会在客厅的墙上挂一幅“花开富贵”的牡丹国画,或者一幅书法作品;别人可能就会挂一把竹扇,扇面上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是不是比写在宣纸上更有味道?

这就是扇子的审美功能。

 

往前追溯,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唐寅的扇面画《秋江垂钓》,幽静深邃,令人冥思。谁舍得用这样的扇子除热取凉呢?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是我国最大的折扇,是世间罕见的传世宝物。这么大的扇子,除了审美功能,原本就不具备实用性啊。

 

可见,扇子的审美功能由来已久。

再往前追溯,扇子问世之初,虽有实用功能,但好像也不是为了除热取凉。

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出现在殷代,用鸟毛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诸葛亮的羽毛扇,也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发号施令的物件。

这么看来,如今扇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弱化,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就顺其自然好了。

我的檀香扇暂时还不会丢弃,天凉了,我会把它收进抽屉,等来年夏天再拿出来。至于它最终的结局,我也就顺其自然好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檀香扇没有了用武之地,遗憾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