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评:中国科幻电影的全新时代

最近终于有机会一睹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初次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却是在我看《三体》的时候…

《三体》,也就是我之前写下书名的那三部曲,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当时被他生硬的科学跟浓厚的人文底蕴给吓到,却又被书本仿照艾希莫夫《基地》三部曲的超长时间线和宇宙观给吸引。在《三体》三部曲书本阖上的当下,内心澎湃汹涌,心想华人科幻界竟然能写出一部同时具有文化跟科学的虚拟小说(当然,本身看的科幻小说不多,也许还有其他华人作家我未曾触及到),不过它的「硬科学」跟钜细靡遗的描述,也让我有些却步,所以即便知道还有更早之前的「球状闪电」跟「流浪地球」,却迟迟不敢翻开。

技术宅三体的图片 第1张

后来,在听到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后佳评如潮并看到海报上那一片浩瀚星河加上很有中国风的水墨字体,我又重拾对原著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沈静后,也终于自认为有时间、有心力去面对作者的冷硬科学课。但阅读到一半才惊觉,原来《流浪地球》系列并不是《三体》那样的超大长篇,而是许多科幻短篇集结而成,它只不过是众多短篇的其中一部,而透过阅读作者的短篇,会发现刘慈欣的视界里,宇宙跟科幻只是背景,作者透过这些让人难以想像的巨大且遥远的题材,写下一篇篇科幻诗句。有句话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套上作者的每篇短篇,刘慈欣的「意」在玄外之音的同时,对「酒」也不马乎,原著的《流浪地球》更像是一个关系到几亿人、几千年的创世预言。

技术宅三体的图片 第2张

1.)特效
《流浪地球》,确实是我目前看过特效最好的中国科幻电影,虽然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涉猎比小说又更少了,但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曾经看过刘德华扮演未来警察什么的…画面除了尴尬还是尴尬。而我说的这个「好」,不仅仅是科幻领域,可以说是「各类型题材中」最好的「特效」,这广泛地包含了一些中国很爱的「西游记」题材或者是古装神魔电影。片中打造的未来城市,隐隐约约中也看见了不少「致敬」(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致敬」不是抄袭,这微妙的差异,在于我认为导演并不忌讳与好莱坞科幻电影雷同,甚至带着尊重的「呈现」),例如:地下城的场景类似电影《银翼杀手》系列的东西洋混杂风格,而空间站的人工智慧「莫斯」,则有《2001:太空漫游》或的影子。这些「借镜」我认为相当高明,作为「第一部」有头有脸的中国科幻电影,这样的外观,并不会让本土或者是国际的观众感到陌生,观众不用花时间「习惯」这些背景设定,更大大降低了「吐槽」点,更加关注在电影想传达的诉求以及剧情上面。
2.)剧情
如上所言,原著其实是小说家刘慈欣的其中一部短篇,因此阐述的主题其实是不一样的。然而,即便小说的篇幅是「短篇」,但它的视野却比电影更加远大,它描述了人民从脱离太阳系后的心境改变,跟流浪过程中的内战跟正反派对于「太阳毁灭」的辩论。而电影的设定却仅说明:因太阳浩劫,人类文民必须要建造多座行星发动机来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并透过木星引力加速来达到这个目的,而因为运算失误,木星强大的引力将捕获地球,其上35亿人的存亡命在旦夕…。又一次地,我要感谢电影的编剧或导演,将故事锁定在「一个事件」而不是「整个主体」,「大题小作」往往是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而对这个巨大主体的电影,这样的修饰是非常必要的,不会让观众失去主题,也较能进入剧情。

技术宅三体的图片 第3张
3.)角色
称赞完好的,就要说坏的了…《流浪地球》中最失败的之一,大概是角色的塑造。并没有特别展现出主要角色的心境,也没有拍出整个文明的心境。当然,一部分的原因是演员的演技,但更大的部份是角色过于平板,每个人出现的感觉就像跑跑龙套,男主角中二的没有原因、女主角清纯的莫名其妙,更别说那群心理素质颇差的救难队员,整部电影大概只有「吴京」这个爸爸的角色比较好发挥,而他也还算卖力的在演,这实在有点可惜,一场灾难片应该要像《铁达尼号》一样:只是个乐队在沈船之际还要拉完乐曲、或者是船长宁死不弃船的决心,再狗血的内容,在大灾难来临时,都能轻易的刺激观众的泪腺,《流浪地球》却没能好好发挥,许多今非昔比的对照,仅仅用语言带过,唯独两个主要角色总让人动容的,大概就是本片演出最多的地球、跟木星两位行星了,它们的每一个画面都美不胜收,想想如果在IMAX这样的巨型屏幕里看见两颗行星彼此拉扯,会是何等的壮丽?不过,也许也是因为这个「科幻」的头衔,让导演想要将每一个辛苦做出来的动画镜头用到淋漓尽致,美了画面,却少了小人物奋斗的感动。

4.)剪接
本片还有一个很大的痛点,那就是「剪接」,在一些剪接上,因为画面多噪声了(行星发动机、星河、木星、机具等等),角色往往会被埋没在背景里,有好几次,我都一下子找不到主要角色在哪里,再加上较不熟练的剪接,常常一个闪神,就忘记现在在做「哪项任务」,另外,导致这样让人丢失焦点的原因,就是「科幻」的成分,我很相信本片一定找来了原著作者当作监制跟指导,以确定每一个呈现都「不偏离现实太远」,故事的走势跟最后拯救地球的转折也都合理,但人家毕竟是作家而不是导演,很多笔下能够钜细靡遗描述的「科学」,电影是拍不出来的,但这并不代表不该解释,而是考验着导演或编剧的功力,要「怎么解释」或「何时解释」,电影《星际效应》就花了不少沈闷的时间在解释黑洞的形成跟前往每个星球时因引力造成的时间差距,但《流浪地球》却悄悄地放弃说明了…,加上不是很流畅的剪接,导致本剧许多的「任务」,只看得出来「有人很拼命」,但却不知道「为了什么那么拼命」。本片的最后一幕,再次说明了「流浪地球」的原因,但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最后申明」好像应该放在最前面当作开场才对,包括流浪地球计划的每个阶段如何进行等等,它讲得远比开头仔细,好像有些东西终于比较明朗了,却也闭幕了。

技术宅三体的图片 第4张
5.)改进
优点跟缺点都说完了,我仍希望所有人都有机会观赏这部中国电影,不管它是否在中国或国际大卖,它确实拍出了自己的高度。而且彻底地摆脱了许多「中资电影」给人的不好印象:毫无保留的商品置入、明目张胆的抄袭或强国第一的歌颂,它身为一步科幻灾难片,也就称职的做到了自己的高度,不管最后是谁拯救了地球,它确实告诉了屏幕前的每一个观众: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在为这场文明浩劫努力或哀悼,祈祷或奋斗。在这里分享几个我很喜欢的设定,例如这场国际级的灾难,让每个国家的精英都牵连其中,但在语言上他们却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语言,本片并不会因为是谁拍的电影而说了谁的语言,而「透过不同语言却可以相通」这件事,巧妙的带出了国际现状:文化的歧异已经不再歧异,文明的存亡才是最高目标。

6.)结语
我听说,更早要拍摄的另一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三体》,当时选角都决定好了,但许多画面跟剧情我想大概是呈现不出来了,后来,来了这部《流浪地球》,让许多刘慈欣的书迷过足了乾瘾,而这个具有冷硬科学背景的「故事」正代表着中国电影或者说华人电影要跨足科幻界很需要的东西:题材。华人电影并不像好莱坞影业已经耕耘有年,砸大钱拍烂戏是好莱坞偶有的状态,但华人的商业特效电影,却还刚刚起步,其中最有钱的中国电影产业,又常碍于政治因素让题材有所局限,像《流浪地球》这样又爱国又伟大的作品,在好评声浪中,我相信也受到中国以及国际间的注视,我期待看见更多刘慈欣的作品被放进大屏幕,无论是好莱坞的改编或者是中国影业自己要一肩扛下《三体》或《流浪地球》内任一篇短篇的翻拍,在这场电影界的太空竞赛中,获胜的,永远是捧着爆米花,期待更多原创科幻电影的观众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流浪地球》影评:中国科幻电影的全新时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