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眼里要容不下“沙子”

我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比较温和、安静,好像永远不急不恼。但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是个急脾气。只不过急的时候很少直接把脾气爆出来,而是自己在心里反复琢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沟通?跟踪?还是在等待?

 

反思我的“急”,其实是对低效行为的不容忍。

 

涨姿势的图片

1

 

比如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却有一拨儿学生或交头接耳,或自顾玩耍,完全没有听老师讲课。而老师呢,被另一部分学生满足着:他们认真听课,积极响应老师的问题……老师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你看,我问个问题有这么多声音回应,我让读个句子或题目读得也挺整齐。但是,那一拨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呢?一节课收获寥寥无几,身体和智力都是松懈状态,一节一节课累积下去,就变成了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来说,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学习行为发生,课下又得被老师揪着补课、补作业,老师还得联系家长反馈问题……给自己、学生以及家长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而且课后补的效果又实在微乎其微,还大量侵占了学生本该休息或玩耍的时间,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当然,有些后进生是接受能力的问题,但更多的不认真参与课堂的学生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好的听课习惯没有养成,需要老师关注和提醒。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认识到你的教学行为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是每一个!那么,班里一定会少一些后进生,你的教学也才能称得上有效。

 

课堂高效了,不仅节省了后进生的时间,也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同时好的教学结果也在前方等着你,何乐而不为?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可以放松,但精神要保持紧张。可惜很多老师对学生身心的同时放松没有敏感,导致低效课堂不断产生。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因为一节环环相扣、清晰干净的课本身就是最好的纪律保障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学生如果不会听课,教学事倍功半,真是想想都急。

 

 

2

 

再比如大型集会,像小桥音乐会、升旗仪式等,你会发现,所有秩序好的班级,班主任的眼睛几乎不会离开学生。他时刻关注着整体,哪个学生有点风吹草动,他会及时发现,上前处理,但几乎同时,他仍然用余光或耳朵关注着其他学生的动向。

有些老师担心自己严厉的话会伤害到学生,这样的老师确实非常有爱,也非常珍贵。但是要知道,“严”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必要的爱。这里的“严”,更大程度上不是严厉,而是严格。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的老师才能带出训练有素的学生。

 

对学生管理来说,严厉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你快速组织学生形成秩序,毕竟时间都是靠争分夺秒,时时事事都讲清道理,耗费太多时间成本。

 

所以,面向集体,该严厉时严厉,形成一种气场——你往那儿一站,目光一扫,学生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他心里却并不恐惧,只是知道老师的目光告诉我,此时我应该立正站好,或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面向个体,更多的时候是温和——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正错误。

 

但面向全体的严厉,切忌恐吓、挖苦、讽刺学生,不要把自己管理能力的低下转化为满腔的负面情绪,对着比你弱小的学生一通发泄,这样不仅于事无补,也会把你推向学生的对立面,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面向个体的温和,不能成为无底线的纵容。态度可以温和,但我的要求你必须做到,否则我就一直追着你,直到你完成为止。

 

 

3

 

近几年有一本书很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高效能人士”,只有工作的高效能,才能把自己和学生从繁忙中解脱出来,在该学习的时间高效学习,腾出时间用于休息和娱乐。

 

高效能体现在:在你负责的场合(如课堂、会场、放学路队等)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也体现在你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每一段时间,设定好流程,让每个时间段都不浪费。

 

比如有的班主任在学生用午餐时把午餐流程放在大屏幕上,学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目了然。看餐老师只负责监督整个过程,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做得不到的地方及时提醒。所有的好习惯都是反馈出来的,反馈,反馈,再反馈!而反馈绝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它是每一位教育者都需要反复修炼的技能。

 

 

4

 

上周段杏幸老师教研时,她说,在她的课堂上,哪个孩子的头发丝动一下她都能看到,这就是关注每一个!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在其他孩子被故事深深吸引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杏幸老师悄悄走到了一个没有专注听故事的孩子面前,扳正了他的小肩膀。

 

我们经常说要“以学生为本”,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儿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眼里要容不下“沙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老师的眼里要容不下“沙子”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