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生命活力其实是成长力

1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节约: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只在关乎自己的利益时才会节约,比如在家里非常注意节水关灯关空调,但到了公共场合,节约意识就非常淡泊——反正费的不是我家的水,又不用我掏钱。

 

真正的节约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取之有度。

 

水无论是自家的还是他家的,都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物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单位的,都是由人们辛勤制作的。因此,当我们把公共财产当作自家的财产一样爱惜的时候,一种美德便植根于我们的内心了。

 

放长假了,我把学校的电脑插头拔了,找几本稍大点的书盖住键盘,以免落灰,缩短使用寿命;路过哪间教室,里面没人,我随手把灯关了;有个水笼头漏水,我及时告知后勤,尽早修理……一学期结束了,学生使用的作业本还有不少空白页,我把用过的撕下来处理掉,剩下的攒起来,订书针抠掉,用来给学生听写生字或做练习。需要时一人一张,收时整整齐齐,比学生自己撕的大小不一的纸好用得多。

 

在对物的珍惜上,有我们对劳动者的敬重,对世间万物的敬畏。

 

 

 

2

 

敲下日期才意识到今天是情人节,先祝大家情人节快乐!图片

很多名师曾把工作比喻为谈恋爱,深以为然。每一位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都曾如热恋般对待自己的工作,为其痴为其狂。爱意味着愿意为ta付出时间和心力,心甘情愿地为其痛为其乐,而不是将ta视为劳役和负担。

从年轻伙伴的身上,我常常看到大家洋溢的青春活力,看到大家对孩子的爱的流露,这实在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是再往深处想,真正的生命活力其实是成长力,它与年龄无关,而是内心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追求,是我们心中的“优秀者的自我镜像”。有成长力的年轻老师,必然会像恋爱般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之投注精力和热情,主动学习,勤于反思。这样的老师,虽然现在好像和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但短短几年后,ta将脱颖而出,拥有更多额外的奖赏。

 

 

3

 

春种秋收是大地的节奏,阴晴圆缺是天空的节奏,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节奏……所有存在于时间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教育亦然。

 

昨天听艺体组教研课,“课堂的节奏”这个概念又浮现出来。对于一节课来说,最恰当的节奏当是“浪漫——精确——综合”,基本对应着“有效教学框架”中的A类、B类、C类目标。A为基础,B为核心,C为升华、拓展或编织,其中B是教学的重点,应耗时最长。如果并非如此,往往是目标制定有误或教学着力点有偏差。

 

“有效教学框架”其实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工具,认真使用几次,比如用它认真备几节课并在课堂中落实,之后反思,这个框架就很容易被掌握。用得多了,它就形成了一种自动化能力,面对任何一个教学任务,都能运用自如。

 

图片

 

 

4

 

昨天考评组离开后,学校把教师座谈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汇总。看完这些问题后,我笑着说:“问的问题真大,整理一下都可以开讲座了。”的确如此,你看——

 

•全人之美课程涵盖了学校的哪些课程?

•学校对教师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教师个人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作为班主任,班级的育人目标是什么?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面对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焦虑,班主任和学校采取了什么措施?学校和老师有没有加重这些焦虑?

……

 

文件附后,大家自己查看,不一一列举。但仅上面列举的几条问题,想说清楚都不容易。不是因为我们没做,而是需要大家把平时做的工作在极短的思考时间内高度提炼出来,再用较清晰和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里考验的不仅是大家的语言组能力、结构化的思维能力,也取决于学校平时是否从更高的角度让所有老师都了解并理解了学校文化、学校蓝图、课程内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要靠我们以日以年去言说,去实践,直到它们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成为我们心中认同的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

 

教育需要这样的“准则”,教学亦然。昨天语文组教研后,我也再次感觉到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要对自己所教的学段和学科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精准地教授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干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文化最终是大家的语言,是所有人都在言说的过程中,那些终于保留下来成为共同语言的独特声音。”目前对于我们这支新新的队伍来说,无论是学校文化还是价值观,抑或是课程理念,大多还都是我以及少数的几个先行者在言说,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都将成为言说者,成为每一年新进老师的“导师”,成为学校文化和理念的实践者和代言人,影响和推动着新加入的伙伴,让我们更快地成为一个卓越的团队。大家一起加油!图片

 

 

5

 

昨天中午邀请各教研组长一起参加了行政会。在会上,说到教研组工作计划时,我强调要沉下心来,根据本组的情况写实实在在的计划,而不是在网上粘贴一些段落。我们要摒弃形式主义。

我习惯回到事物的本质,回到它最初诞生的那一刻去理解事物。为什么常规的教研计划大都分为“教研目的、教研流程、教研安排”等几项?因为最初撰写教研计划的人觉得这几项是必要项,它们也是有层次逻辑的。但后来的模仿者则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设计这些项目,只是简单地套用这种格式,甚至抄用如“教研目的”等一些看似可以通用的文字。

我们写计划、写总结,常常会有这种“拿来主义”。而一位认真的老师,即便是“拿来”,也会仔细读一下这些文字,琢磨它们符不符合自我的需要,哪怕抄写过来,也是经过自己理解并认可的。

昨天我们共读的《给平凡的生活画一面理想的旗帜》中说:“一所学校的校训,就是挂在墙上的自我解释;一所学校的校风,就是流行在大家心目中的真实解释……”就像我们希望校风校训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代表我们真正的追求一样,出自我们之手的、与我们的工作高度相关的任何文稿,都应该是真实真诚的。成长就蕴藏在每一份认真之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真正的生命活力其实是成长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