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文精神

诸葛亮一生,立德于“忠”,立功于“武”,立言于《诸葛亮集》。遵儒家之精实,履道家之玄虚,极兵家之幽谋,行法家之严威,谙阴阴家之密奥,精纵横家之驰辨,思器用之精巧,垂格训之光篇,秉忠武之恭慤,昭秋风之陨烂。德映宇宙,忠贯云霄;智慧卓绝,功映千秋。以其卓越政治家、绝伦军事家的灵慧英略,荡洁乾坤的弘毅伟魄,矢志一统的雄烈义光,朗澈霜怀的清正高亮,覆焘江山古今,馨逸人世春秋。诸葛亮以其德、才、行兼备而无缺,忠、智、义完美而无暇,成为集人类道德与智慧、总世间正气与笃行的完人。德侔古人,才绝先贤,君子达人景仰,小人众庶倾慕。被誉为夏商周三代而后第一人,留下高德奇才不朽荣资,光慰后世。因其为完人,德馨遗惠而才美缤纷。诸葛亮生逢乱世,励志成才;心忧国家,壮怀复兴;深思远览,矢志一统;尊贤容众,以人为本;励精图治,勇于实践;公平法制,一视同仁;廉洁奉公,奋斗不息;谦怀虚己,和合理政;公私分明,诚信不欺;智慧明澈,创新究理;勇于担当,忠贞不渝;淡泊宁静,修身自律。兢兢弘恢儒家修齐治平进取精神,淡淡常怀道家功成身退谦让德风。诸葛亮精神含弘光大,孚尹旁达,堪为人间光辉路标,奕世洪范。今兹践迹其遐踪光尘,理绪其人文精神,昭著其大要为:忠贞爱国;廉洁奉公;公平法制;勇于担当;锐意创新;包容和合。

涨姿势的图片

一、忠贞爱国精神

胸怀天下,仁爱万民。因爱而忠诚,因忠而勤恪。谨遵天下为公之大道,祗尽报效国家之忠节。将爱天下之泛义,施于爱国之力行。

天资挺秀,情系汉家。诸葛亮早年丧亲,孤苦无凭,只能依赖叔父诸葛玄养育。国家历经黄巾起义,风雨飘摇,哀鸿遍野;家乡遭遇曹操复仇,残破荒迹,白骨露野。诸葛亮随叔父辗转来到荆州襄阳依附刘表。诸葛亮在刘表处有过短暂学堂教育。叔父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与弟诸葛均到隆中开启了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其间,诸葛亮耕读兼顾,耕垦山野,勤奋读书,谦虚讨教,尊师隆礼。礼崇庞德公,祗敬司马徽;交接嘉朋崔州平、徐元直,簇乐俊友孟公威、石广元,厚蓄学养,明德砺志。以春秋名相管仲、名将乐毅为楷模,立志资兼文武、出将入相,报效国家。渐成卧龙英质。

生于忧患,抱膝长叹。诸葛亮历览大汉分崩衰残、人民困苦倒悬,宏诞匡扶之志,毅立济世之心,于隆中林野湛思远谋经纬天下之预案。与前来寻访“欲申大义于天下”的刘备,给出璀璨千秋的绝世弘略——隆中对,终极目标是复兴国家“汉室可兴矣”。诸葛亮出山以拯救国家为初心使命,而当时的国家就是历经四百年的皇刘大汉,故而选择刘氏宗杰刘备为皇室代表,以辅佐其复兴国家为己任,即是重振山河、统一天下。以“隆中对”为策略、步骤、路线图,最终实现“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大汉荣光。其战略宏图为内修政理,储蓄实力;外睦邻邦,争取援依。从邓芝语中,昭然若揭。邓芝出使东吴,孙权表示诚意盟好地说:“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邓芝直言不讳地说:“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桴鼓,则战争方始耳。”表明当下联盟分治只是暂时合作,最终没有分治、分裂之说,只能天下一统。《后出师表》中:“王业不偏安。”表明王业不能偏安暂宁于一隅,必须一统万里,总齐八荒。诸葛亮劳瘁北伐,诸葛瞻、诸葛尚战死绵竹,一门三代尽忠蜀汉。
复兴大汉,始于西蜀。诸葛亮爱国有两个层面:一是忧患大汉天下崩析衰残,沉思方略,吟啸山岩,待机施救,那是终极目标;二是经营西蜀基地欣荣辑睦,事无巨细,夙夜不怠,孜孜进取,此为峥嵘过程。基于对大国汉天下的炽爱,行于对小国西蜀的精勤。即渴望一统,奋斗一生。丹诚蜀汉,忠贞一心。奉命于危难之际,奔走于颠沛之险。初使江东,结成抗曹同盟,赢得赤壁之战,肇基鼎足雏形。疆理荆州,丰基固本,储蓄进取游刃之势,开创竞逐腾挪空间;闭关息民,休养国力,鼓励田畴农桑耕植,隆兴女功丝织蜀锦;迅速使蜀国“田畴辟,仓廪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南征孟获,五月渡泸,冒蒙湿暑,远人归附;六出祁山,矢志恢复中原、还于旧都,忠贞不渝,圆梦兴复大汉、天下一统。《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资之,然后实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谆谆教诲,惓惓谠言,清规与白云俱洁,湛虑以松竹为心。诸葛亮白帝城受刘备托孤,行周公恪勤之事,履伊尹护国之忠,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报刘备三顾之情,酬万古君臣之信。南中冒蒙毒瘴,祁山露宿风餐,尽忠蜀汉,德辉“忠武”。当于孔子所谓:“爱之,能无劳乎?忠焉,年无悔乎?”

晋武帝司马炎慨叹:“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又曾言:“诸葛亮在蜀,尽心尽力。”北宋程颐曰:“人臣身居大位,功盖天下而民怀之,则危疑之地也。必也诚积于中,动不违理,位极而无逼上之嫌,事重而无专权之过,周公、孔明其人也。”康熙朝礼部尚书陈廷敬曰:“昭烈之任诸葛,其智不愧陈汤。诸葛不负昭烈,其忠可比伊尹。”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李光地评道:“三代后,武侯是个小周公。”又有清人蓝鼎元评论:“出处似伊尹,忠诚似周公,学问似颜子。”习主席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引用诸葛亮语:“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周公辅佐成王,伊尹辅弼太甲,伊尹、周公两者皆为中华文化忠诚的光辉典范。既能又忠,人和政通。以上佳评令语,皆颂誉诸葛亮精忠于国,谨勤于政。

爱国精神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只有爱国,才有公心。只有公心,才会爱人,才会利人,才会滋育奉献品格、奋斗激情。进而和人睦人,凝聚起强大精神能量,形成民族尊严自觉。中华五千年文明,灿烂芬馨,虽有兄弟愤阋之暂分裂,而终归睦宗和族之大一统。造就了我们今日欣欣融乐的中华大家庭。当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迎来最佳崛起历史机遇,不断突破国际消长平衡,同时也招致觊觎之心,仇忌之恨。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又有国际势力寻衅滋事、秽风杂音。面对扼阻、绊遮、滋扰、围困严峻局面,中华儿女当昂扬于民族自豪,荣耀于文化自信,楷仪于诸葛精神,热爱祖国,忠诚人民,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意志,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珍爱好、发展好、维护好我们的伟大中国。并且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伟大复兴。

图片

二、廉洁奉公精神

出于公则无私,无私则不贪,不贪则不受,不受为“廉”;不受则不污,不污为“洁”。廉洁则无私,无私则忠公、奉公。

洁身谨度,洽宜当务。廉可正,正可洁,只有洁,又方可正,正、洁互相印证。正立不容丝毫偏斜,以供众观均一;端直不能毫末弯曲,以审离准分寸。而洁须合度,适情合性。凡事须宜洽众心,诸葛亮不因洁己违逆人性,律己悖离人情。诸葛亮在攻取成都后,仅一次受赏而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可见资财富厚,待遇优渥。后来,李严提议诸葛亮受九锡,晋爵王位,增崇荣秩。诸葛亮回信道:“吾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也!”语中可见诸葛亮有“百亿”巨富之丰资,又知诸葛亮一心复汉、专意一统之宏愿。诸葛亮身居巨亿富资,并不安乐饫享,而是或分财惠施下属,或散济周恤贫家。自己却落得家人清平俭朴、妾无副服,没多余衣着。可堪儒家利人,聚人以财;道家清虚,知足常足。诸葛亮俭素于己,宽裕于人。诸葛亮一出祁山,功过分明,严惩直接责任人违令失军之马谡,进而细考微别,有功受赏,有劳褒奖。马谡受死,王平崇功。将士欣戴,士气转瞬得以提振。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谓纵有周公之才美,如无庆赏施惠,同样不可成事功。人慕荣利,而恶贫贱。又《三略》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又曰:“兴国之师,必先隆恩。攻取之国,必先养民。”圣人知人好利,故可利以动人。节俭于己,厚施于人。诸葛亮可谓明斯道也。诸葛亮秉儒家之适中,而不崇狷介之苛责。个人用度基于官俸,不营私产增益;公务消耗,贵在当务,不以俭为俭。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斗,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圣人此处明确财用基本原则:不可过分奢侈,如管仲住行豪华僭越礼制,让上级君主十分为难;又不可过分节俭,如晏子连祭祀肉品也不足礼仪,让下属僚佐很难做人。管仲、晏子都是贤相名臣,但从财用俭奢而言,都行事偏颇,难为式法。俭不过,奢不逾,适情适事适礼适度,适中为妙。

诸葛亮临终遗嘱薄葬:“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用器物。” 又上表后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子弟衣食,自由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成为千载廉洁圭表,世代戒贪箴言。诸葛亮为缔造季汉功盖三分,受赏无数,而尽惠赐散济下属,并不自丰。诸葛亮身前昌引勤俭之风,身后光昭薄葬之德。上表国家,公布财产,奕世洁清,不蓄余资。诸葛亮留下光辉诫子诲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及“志当存高远”,昭然成为中华民族浴德养志的喻世格言和行止懿范。更是诸葛亮德才全能、巍巍立德立功之后的皇皇立言。静心无欲,俭素无累。淡泊宁静,何慕靡费之资;明志致远,何溺金财之利。诸葛亮践行儒家修齐治平弘轨,从修身浴德做起,澡雪廉洁精神,涵泓治平圣明,建树万古奇功。

诸葛亮为严明军纪、制胜天下,于公,斩杀马谡以当其罪责;于私,挥泪痛惜以眷其友情,又善待马谡妻儿如往常。斩马谡,惠家属,公法私情,恩义分明。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分别效力蜀吴两国,赤壁之战前,孙权因诸葛亮奉使东吴而劝诸葛瑾留住诸葛亮辅佐自己,曾说:“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诸葛瑾回应:“弟亮委质已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兄弟情深,但不以家私害公义。

明代张玮评论道:“至俭约终身,不使死有余财,以负知遇。略擅千古而不以先人,勋盖一时而不以自伐,真一生谨慎士也。”2013年2月28日,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诸葛亮表言:“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教育干部当干净做人,踏实做事。

创业难,守业更难。任何一个政权开创之初,都能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既是事势不测之所迫,也是争取民心之所需。一旦江山稳固,则往往居功乐享,极欲腐化,重现既往政权糜烂现象。这就是中国历史“治乱循环”历史周期率问题。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从毛主席到习主席都先知先觉、深谋远虑,治理这一历史顽症。毛主席回答黄炎培:“中国共产党能逃出历史周期率,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习主席说:“老虎、苍蝇一起打。”又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民主监督,可减少视野盲区;公开于阳光下,可杀灭腐败霉菌。然清一色穷困,腐败无富养而不易滋生,滋生则肥硕殊异而易见。国家贫困之时,清风布濩,极少贪腐,财均利等,其乐融融。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遽增多,人们生活剧然好转。出现由艰苦到幸福不适应过渡期、迷茫期,以致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偏离康庄通衢,呈现片面化、极端化、病态化取向,一味慕富、拜金、极荣华、竞豪奢,丧失底线,见利忘义。用人上买官卖官,浊乱政治风气,污损社会观瞻,绑架人情政务,摧凌行政威严。工程上官商勾结,无中生有立项,惶惶四处招商,折扣工程质量,贪念营私分脏。既明得形式上的政绩,又暗中大获渔利。名利双收,“精明至极”!党和国家加大反腐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然腐败也计应策变,匿迹转型,呈现更加具有反侦察隐蔽的复杂性。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蛀蚀国家肌体,毒害党群关系。贪、廉勤政,动机不同。洁,未必勤;污,未必怠。廉洁者,奉公,纯出于公心。不廉洁者,也勤事,皆为私虑。诸葛亮廉洁奉公的高洁品格和无私精神是官员们古今履道洪范,更应是当下公仆们的朗照明鉴。

图片

三、公平法制精神

共利弊则平,齐规矩则制。有法不遵则法溃,有平无法则平倾。公平维护法制,法制保障公平。公平无法制,则须臾失衡;法制不公平,则转瞬滋乱。汉文帝所谓:“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即立正矫枉,禁恶扬善。

立法适情,执法公正。赤壁之战后,刘备大业陡然呈欣欣转机,遂进取西川,攻克成都。实现预设目标——跨有荆、益。马上能开疆拓境,马下须治理稳基。诸葛亮迅疾对蜀地开启大战大乱之整治。诸葛亮针对刘璋据天府之土、施累世之恩、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暗弱不立之弊端,“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推行严明法制,依法治国。乱世重宽容,驰世用重典。“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法绳曲直,务执公平。“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立法肃正,是非界定,威刑严律,明正典型。诸葛亮与法正、伊籍、刘巴、李严共制订蜀科。又制订奖惩制度,赏罚分明,有功则赏荣,有过则罚辱。纲纪科目既设,重在践行,若践行不严正,则形同废纸、尽失公信。诸葛亮依法必严,执法必公,“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昭著“法”之公正、严明、公平属性。廖立夜郎自大、自视甚高,不满所居官位,恣意诽谤先君、毀谩众臣,纷乱朝政。诸葛亮为排除滋扰,谐洽臣工,同接兰心,精诚辅国,将身居长水校尉高官的廖立废黜为平民,且流放于边鄙荒境汶山郡。李严与诸葛亮同为白帝城托孤重臣,后因诸葛亮五出北伐运粮不济,矫诏退兵,致使前线大军中途弃机而反。又百般粉饰委过,终至曲尽情露,首肯欺罔罪责。李严虽宿将重臣、朝廷注望,诸葛亮同样将其削废为平民,流放于边远山僻梓潼郡。后来,诸葛亮病逝军中,二人闻讯,廖立垂泣而叹息,李严郁闷而悲死。晋人习凿齿曾赞论:“昔管氏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习凿齿之赞,精准切洽,精美得体。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给事中樊建说:“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晋武帝司马炎对爷爷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钦敬之意沛然于心,神慕之憾怅然于口。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为政莫若至公。昔诸葛亮窜廖立、李严于南夷,亮卒而立、严皆悲泣,有死者,非至公莫能如是乎!朕既慕前世之明君,卿等不可不法前世之贤相也!”唐太宗对诸葛亮感佩之情溢于言表,倾慕之意嘱于辅臣。公则共,共则平,唐太宗告诫大臣当以诸葛亮为楷模,公心光德,正身履道。唐太宗曾言:“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诸葛亮理蜀汉十年,不赦而蜀大化。”赞誉诸葛亮执法如山,恪守法制尊严,不以权乱法,以势败律。马谡为诸葛亮亲密幕僚,诸葛亮南征时,马谡献谋攻心为上、德柔远人,诸葛亮深为赞赏、采纳,指挥若定,如愿以偿。后一出祁山,马谡刚愎自用,违抗军令,失利街亭。诸葛亮为严明军纪,挥泪斩杀了马谡,以彰著法不容情之公正。因诸葛亮“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致使无论高低贵贱都忘我工作、尽忠职守。

依法治国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之基石,法制公平也是社会文明之标志。法制既是社会和谐、人心和顺、满意怨怏之风标,更是政权长治久安之法宝。随着民智跃升,社会文明昌荣,公平公正日益彰显人民对生命尊严之追求。而这种精神需求,又只能立足于法制之确立和法理之精神。我们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执政效能全面完善法制建设,修改或新设法律法条,以适应盛世兴业之需、文明进步之望。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任何时代,或纷繁世事出乎不意之前,法制条文出乎已然之后,先乱而后理,总呈民众怨郁;或法律虽设,执行不力,威禁疲弱,众无畏而易犯难;或法理虽明,执法不公,因人析律,因权肆义,败坏法律公信。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立法须顺应时代特征,与时俱变,符合大众期许,体现大道公理;执法须哀矜而勿喜,从主观、客观触犯动机上甄别严毅、宽容,昭示惩前毖后之大义。制订出良法,执行好成法,实现法治文明,仍须全民不懈努力,同遵行,共监督,任重而道远。我们当楷仪先贤诸葛亮立法适众、行法适情、有法必依、执法必公的法制精神,使我们国家公平透明的法制阳光无所不照。

 

四、勇于担当精神

担当是一种弘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天下为公的使命。孟子所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使命担当,弘怀浩容,鹍鹏远志。诸葛亮位卑躬耕陇亩时,即化育匡救天下的历史担当,抱膝林岩,洞察时局,凝思经略天下之宏远卓谋——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提出复兴汉室隆中对策路线图数月后,迅疾迎来曹操排山倒海南征的猛骑锐兵。刘备当时寄人篱下为刘表北疆边陲守将,又被刘琮暗中降曹出卖,前有强兵,后有叛主,进退失据,危迫于网合之隙,存亡于奔漏之急。诸葛亮即启动虑于事先之隆中对“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战略构想亲自前往东吴,达成联吴抗曹,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扭转乾坤。刘备永安病危,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开府治世。“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晋著名文学家袁宏评语:“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二情,百姓信之无异词。”诸葛亮谨度澄澈无私公心忠心,君臣、朝野不生嫌隙。效忠股肱之力,担当周公之重,辅弼幼主,经纬国家。后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亲率大军深入暑湿瘴疠之地——南中,七擒孟获,德柔远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睦邻友好,融洽地缘政治关系,践行隆中对初心使命。解除北伐后顾之忧。莫谩雄图勤六出,正缘王业愧偏安。时不我待,诸葛亮经一番精勤治理,使蜀国士气、国力从猇亭之败中得以复振。诸葛亮遂发起扫除强寇、恢复汉室的北伐壮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亲临战阵,露宿风餐。自来自去,旌徽祁山。

责任担当,推功于人,委过于己。街亭失利,主动负起领导责任,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己、自贬三等,且公布于天下。为使弱小蜀国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少走弯路,诸葛亮夙兴夜寐、事必亲躬,“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一丝不苟,务求得当。
正义担当,以民为本,天下一家。五丈原与强敌对垒,在敌占区军垦,与渭滨居民诚信无欺而“百姓安堵”。行军打仗,即使粮草困迫,退军而已,绝不掠民,“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以致于不分敌我为天下欣戴,“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任务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笃定匡扶汉室的初心宏愿,从谋略内政外交到南征北讨,从水利、蜀锦富民到演武训兵强军,从科技木牛流马到粮秣屯田军垦,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八年北伐六出祁山,精削于风霜山险,神竭于运谋思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耗尽丹心热血,星落秋风军营。

道义担当,心公则忠,心忠则勤。诸葛亮初出茅庐,则遭逢曹操盛兵南下荆州,仓促之间,刘备只能避让南奔。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达成联盟,促成赤壁之战,力挽狂澜,肇启三分雏形。夺取荆州后,稳基丰势,悬旌西川。后镇抚益州,疆理天府,足食足兵助济刘备攻取汉中。戎马倥偬,不遑暇息。竟使刘备从奔散之众、无立锥之地,一举荡开跨有荆、益万里江山的壮阔气象,铸就弘业隆基。猇亭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病逝白帝城。蜀国兵败君丧,邦域内叛,一时内忧外患,纷扰动荡。诸葛亮宵衣旰食,恤困慰伤;治军严备,保其岩阻;闭关息民,大兴农桑。“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变,开诚心,布公道。”很快使蜀国朝野欣乐,疆域熙宁。“朝会不华,路无醉人。”以致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政通人和,风化肃然。诸葛亮同样营建官府、次舍,以礼序官仪,隆崇尊荣,以为社会观瞻。孔子所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诸葛亮北伐期间,湛思渊虑,在沔阳推演八阵图,展开攻守联合演训,极尽催生多兵种合成战力。身临疆场,昼夜兴思运谋;精妙严整,设置营阵处所。屡临战阵,沐雨栉风,亲力亲为,恪理烦剧,所食不至数升,终致秋风五丈原上“志决身歼军务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率先垂范,容止可观,进退可度,此其谓也。

康熙帝誉评:“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惟诸葛亮能如此耳。”清初著名史学家王夫之论议:“先主殂,武侯秉政,务农殖谷,释吴怨以惜民,然后天下粗安。蜀汉之祚,武侯延之也,非先主之所克胜也。”毛泽东主席特别赞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崇高思想境界,他说“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诸葛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复兴国家、一统天下的初心使命而殚精竭虑、身陨秋风。正是这种为崇高理想奋斗终生的浩然之气,为历代伟人沛然崇誉,为千秋青史灿然记忆。习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梅花芬芳经寒苦,麦满稻香历烈阳。美好理想,高远志向,必须付出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拼搏实践,方能渐圆初梦、抵近彼岸。否则,转瞬虚幻,一景迷烟,终究空倾岁月,曾不能有日新之业,立身之务。诸葛亮身为丞相,并不耽乐于钟鸣鼎食之荣华,尊崇于人臣已极之显赫,而是两度上表文,排除偏安逸宁之怠惰,置身烽火矢石之艰险,牵怀天下,担当复兴,为此大任,奋不顾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天下为公,人人有份,兴旺衰残,休戚与共的弘毅格言,也是个人对于天下,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光辉圭表。

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昭天下一家之“大仁”,弘毅四海同欣之“大义”,道普人类,德洽万国。这些博大思想,崇高境界,贯彻使命,尚需人人担当,个个践行。进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为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为维护人类公平正义、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华儿女当有天地胸怀、家国意识,更需要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反对分裂,促进统一。遵慕诸葛亮博大情怀,弘徽诸葛亮献身精神,踏迹诸葛亮奋斗光尘,忠勤国事,谨勖努力,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勇挑我们时代的责任,浩荷我们历史的担当。

 

五、锐意创新精神

旧谋难破新题,常术难开新务。平素之术,难出精器;庸凡之虑,难有盛勋。非常之事,需非常之智,非常之术。

崇德尚智,重视人谋。诸葛亮兼济战略战术,并重谋略、科技。诸葛亮未出隆中,即洞悉筹略天下大势,一以贯之联吴抗曹,笃定灭曹之后再做分晓。自赤壁之战前只身东吴至星落五丈原,诸葛亮始终坚持“外接好孙权”胶固吴蜀联盟,弱弱联合共同抗曹,保持战略定力,不以眼前得失扰乱兴汉大谋。其间,孙权袭杀关羽,孙刘鏖战猇亭,势成水火,诸葛亮迅速化解仇恨,再续前盟。尤其以孙权229年称帝,蜀国群臣以并尊二帝为不妥,不应承认,“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明显正义,绝其盟好”。诸葛亮龙首远望,深视天下,释怀群臣道:“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以兵东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睦,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帝卑辞匈奴,先帝犹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愤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此番释义,尽显诸葛亮经略天下之宏谋大智。诸葛亮遂遣陈震出使东吴致贺践阼,达成“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战略伙伴盟友胶固奇效,兹后两国东西互恃,了无嫌隙。

诸葛亮从经略天下到战场应敌,从外交筹谋到朝野美政,知权达变,正而有谋。刘琦去梯求术,献计出镇江夏;联吴抗曹,肈启三分;七擒七纵,南中归顺;六出北伐,进退于心;神虑八阵图卷,精思攻防变机;馒头石磨行锅,民间滔滔风闻;《出师表》耀章隽永“忠武”,《诫子书》德音清越天听;智慧咏叹沛溢闾巷,圣光隆徽温照八荒。诸葛亮为能以弱小蜀国战胜强大魏国,湛思精谋,集历代兵学之大成,极奇正之谋,尽虚实之妙,推演融攻守、战训于一体的八阵图,成为兵家奇观而惊艳千秋;为后勤保障研制木牛流马,竟成运载传奇而永恒神话;为削弱魏军骑兵之野战优势,推陈出新改进连弩,而成“元戎”,一弩十矢俱发,劲锐捷疾。并组建三千人的特种兵——连弩士,以速射齐发杀伤魏军,令敌闻风丧胆。诸葛亮注重科技改善民生,改造饮水工程,标准化规范水井“千井齐甃,又何密要!”修建道路、桥梁、关隘、亭障;诸葛亮南征时,广行仁义,改变当地用人头祭祀鬼神旧俗,用面和猪、羊肉做成人头样代替,禁止杀人,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经典主食——馒头;派遣1200人专事维护、完善都江堰水利功能,以膏润天府陆海沃野,保障稼穑水旱从人。

苏轼称赞诸葛亮道:“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又言;“诸葛亮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明代刘伯温评语:“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明代翰林修撰罗伦评语:“三代以上兵法最善者,莫若轩辕之五阵。三代以下兵法最善者,莫若孔明之八阵。”孙中山说:“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魏吴鼎足而三。”毛泽东曾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又曾说:“由于射箭误差大,于是就有了弩机,经诸葛亮改进,一次可以连发十只箭,准确性提高了,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就用了这种武器。可是孟获也有办法,他的三千藤甲军就使得诸葛亮的弩机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一把火把藤甲军给烧了。”以上皆为誉叹诸葛亮奋发图强、精进兴业的卓越智慧和创新境界。诸葛亮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经营天下之宏观战略,到农田水利、仓廪器械日常便利之微观技术,都物理其本,巧思精练。处处洋溢创新智慧,事事映射创新精神。

诸葛智慧,人类资仰;创新传奇,宇宙徽光。时值中华民族蓬勃隆兴之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务必清醒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兴盛,而可挺立于世界之林。历史一再证明,守成就会落后,落后就遭沙汰,沉舟病树无人问,千帆万木已新景。草木争荣,国家兴亡,莫不如此。我们的党高瞻远瞩,超然远览,自觉自警,致力于建立创新性政党,创新性国家,以增强国家实力,维护民族安全,进而维护人类公平正义。为此,我们都应树立创新意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理论、实践、制度、管理、模式、技能全方位创新,培育创新能力,开拓创新环境,铸就创新成果。为我们美好生活,为祖国文明富强而激发灵慧,聚妙思集奇智。

 

六、包容和合精神

不同互鉴,有无互济。存异则同欣,合殊则共荣。聚合差别可呈缤纷华姿,齐集异类能观争奇斗艳。孔子“和而不同”,老子“负阴抱阳”,其核心皆为:合异成和,即“和合”。

容众精髓,选贤任能;集思广益,虚己誉人。诸葛亮自己才高冠伦,但不矜人以能,高人以声,而是尊贤而容众,嘉善而悯不能。爱才惜才,初推举庞统,后誉美法正,礼聘刘巴,恭崇许靖,尊仰杜微,保护蒋琬,珍重秦宓。亲敬关张赵马黄,褒誉王平和姜维。礼待文臣,恩隆武将。晋升文臣于勤事,擢拔武将于战功。以致蜀国朝野济济和融,穆穆庸熙。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劝谏后主须广开言路、博采兼听。“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提醒刘禅谨防谗言悦听、忠言逆耳。礼敬幕僚、谦怀广闻,曾教诲僚属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务必群策群力,可减少过失。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和衷共济,同心如兰,共理国政,被当时誉称为四英。诸葛亮善于褒人之长,露己之短,曾对身边僚佐说道:“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曾誉美同事道:“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足见诸葛亮尊贤襟怀,及和而不同之兼容弘度。

存异旷怀,仁爱惜才。当初,刘备在荆州,庞统作耒阳令,所在政事不理,被免官。诸葛亮力荐于刘备,促其面见,得以重用,与诸葛亮同为军事中郎将。诸葛亮坐镇成都时,法正为刘备谋主,常随军征伐。后来,刘备兵败猇亭,诸葛亮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许靖名震天下,成都被围,逾城投降刘备,刘备以此轻其不忠,不用。诸葛亮敬重其名望,力荐,刘备释怀厚待重用。许靖先后为左将军长史、太傅、司徒高位。刘巴初为曹操幕僚,前往招抚长沙、零陵、贵阳。因刘备据有荆州,刘巴则因道阻不得北归。诸葛亮当时总镇荆州,慕名礼请而刘巴不应,远奔交阯,最后绕道西川投归刘璋。后来刘备攻取西川,刘巴不得已归附刘备,诸葛亮屡次称誉美荐,为刘备重用,官至尚书令。诸葛亮曾赞誉刘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杜微为刘璋旧臣,因病辞官。刘备取蜀后,杜微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诸葛亮聘杜微为主簿,坚辞不就,派车接来,诸葛亮以其耳聋不闻而书写致慰:“闻服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表达仰慕之敬。杜微始终以老病谢绝,诸葛亮拜他谏议大夫,遵其不履职意愿。诸葛亮既尊礼宿望耆旧,又顺其雅意而不勉为其难。蒋琬初以荆州书佐随刘备入蜀,被委任广都长。刘备曾巡游突然到广都,见蒋琬酩酊大醉,诸事不理,大怒,将杀蒋琬以警众。诸葛亮为请罪:“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因敬重诸葛亮,于是不予刑处,只是免官而已。而蒋琬终成大器,接续诸葛亮履丞相事。

为官择人,不拘一格。恭听敏察,从善如流。秦宓富有才学,益州征招,称病不就。后来,刘备抵定蜀地,征招为从事祭酒。刘备将征讨东吴,秦宓陈述天时必无利,谏阻出兵。刘备以其惑乱军心,将其下狱幽禁。建兴二年,诸葛亮选秦宓为别驾,随即擢拔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盟好,秦宓妙语难张温,成为伐交经典,为蜀汉宣蔚国光。关张赵马黄,为三国名将,蜀军之魂,诸葛亮敬重有加,书美关羽,爱惜张飞,言誉马超,赞誉赵云,珍惜黄忠。王平本曹操校尉,随曹操征战汉中,顺便归降刘备。王平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马谡街亭兵败,王平以千人支撑危局,收合败散将士归营,诸葛亮特加褒奖。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后来为汉中太守,为蜀汉后期名将、北方屏障。姜维本魏国天水人、中郎,诸葛亮一出祁山,姜维归降。诸葛亮褒誉:“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姜维此后竟为蜀汉大将军、蜀汉柱石。杨洪初为李严幕僚,因与李严政见不合,遂辞职。李严欲推荐为蜀部从事。当时,刘备正与曹操鏖战、争夺汉中,急且要求成都发兵增援,诸葛亮征询杨洪意见,杨洪慷慨陈词:“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立即表荐杨洪代为蜀郡太守,杨洪随即将发兵诸事办妥,诸葛亮于是使杨洪正式担任太守。而此时李严尚未离开犍为。不久又转任为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何祗曾为杨洪门下书佐,杨洪推举他为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而当时,杨洪尚在蜀郡。李严之于杨洪,杨洪之于何祗,主官未动,而下属已升迁,诸葛亮用人量才、不拘常习,所任皆能成美政而著迹。“是以西土之人咸服诸葛亮能尽人之器用也。”诸葛亮初无子嗣,请求兄长诸葛瑾将二儿子诸葛乔过继于自己。诸葛亮北伐,将诸葛乔带到汉中,共勤国事。诸葛亮给诸葛瑾致信:“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贵为丞相之子、驸马都尉的诸葛乔,年仅二十五岁竟劳悴病死于北伐军务。可谓圭表正四时,懿范齐众心。李严与诸葛亮同为白帝城托孤重臣,后因诸葛亮五出北伐运粮不济,矫诏退兵,致使前线大军中途而反。又百般粉饰委过,终至曲尽情露,首肯欺罔罪责。诸葛亮号令军中,有生杀专断之权,而诸葛亮却与刘琰、魏延、袁綝、吴壹、高详、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姜维、胡济等文臣武将共同商议、审慎定夺,才将其削废为平民,流放于边远山僻梓潼郡。后来,诸葛亮病逝军中,李严闻讯,悲郁而死。可见其民主公正执法,服罪者无怨。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可谓惟贤惟公用人,人尽其才。诸葛亮八年北伐,将丞相府远设沔阳前线,和合谐融幕僚,官员同心兰香,共襄国事。后虑朝堂之安,前思强寇之难,寒袭于风霜祁山,暑烈于八阵屯田,忠贞于后主,竭诚于大汉,鞠躬尽瘁,魂萦关山。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则共,共则众。众则异,异则离。合异而能和,则可聚散而用众,合众智,一众心,齐众力,同众情,既可汇集共同智慧、力量,又可实现参与者价值尊严。《三略》言:“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可鉴照世道人心。自古虚怀兼听者,人才济济,功业辉煌,或为一代英主,奕世贤相;刚愎自用者,贤能匿迹,身死国灭,竟成千秋昏君,万古奸贼。人情好同而恶异,乐与己同,恨与己异。无分君子小人,合同易,合异难。能合异融乐而成和合者,可谓圣贤。和合包容,汇殊总异,可成大众一心,能得专意力量。诸葛亮可谓深谙其道,以西蜀小国寡民之众,浩然威凌强魏之邦。

世界须和合,事业须和合。和合之哲思,和合之义行,其精髓为公共意志、民主精神。无民主精神,合而不能和,即共处不能乐,终归于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为得众心相同之终,即民主之道;“合”为集众虑不同之始,即民主之器。合为聚集,兼容大小,合汇长短,尊重众庶千差万别,涵容万端共同意愿。和为愉悦,贯通众心,普照众情,超然大众纷思歧议,德洽公共冀望旨趣。所谓“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谋及负薪”为合众之术,“不失人心”为和众之道。当今世界,矛盾纷繁,冲突不断,危机四伏。西方思维,一元是独裁、是专治、是唯我独尊,二元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是斗争。中国哲学既不是一元,也不是二元,而是多元,是和合。包容存异,和合共生。针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五大矛盾、危机: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矛盾,人文危机;人与人的矛盾,道德危机;人与心灵的矛盾,精神危机;文明之间的冲突,价值危机。用中国智慧“以和为贵”之和合思想:“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应对化解这些危机,以期和平发展,共享繁荣。2015年9月28日,习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崇高目标。这些都是对中华智慧“和而不同”的创新发展和生动表达。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用和则得道多助而兴,不用和则失道寡助而亡。和合既是民主之沃壤、举措,也是民主之宗旨、光芒。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之重要标志。民主同样是社会进步之文明标志。民主也是检验公心私欲之试金石。民主体现于用人上,则为官择人,多能合乎众望,利于国家,益于大众;非民主呈现于用人上,则为人择官,普遍为人不屑,害于社会,利于私心。为官择人,则公开募贤,德明才秀者应机;为人择官,则卖官鬻爵,品劣行陋者浮扬。重大项目决策,民主则公开公正公平,一切为了项目利民惠民;不民主则官商暗通款曲,移公权于家门,渔公财于私囊。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缺乏民主之公心;艰苦朴素,努力实干,昭著民主之众望。当下,要融洽干群关系,团结一切力量共圆梦想,民主无疑是制胜法宝,是无穷力量源泉。我们当濡染诸葛亮和合民主精神光芒,于人相处:礼才、尊才、重才、用才,虚怀敬听,不怨不同;于事兴作:一心为公,和衷共济,和合容众,践民主之墨绳,奉诚慤之本真,簇和合之睦融。

 

束语凝思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诸葛亮“忠”德炳辉,“武”功崇隆,“表”言馨香。南宋工部尚书戴溪论:“有仁人君子之心,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乾隆皇帝题诗:“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戴溪乾隆一“全字”,孔明何处不辉煌!诸葛亮身上所耀映忠贞、爱国、廉洁、法制、创新、担当、和合之精神光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弘博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仁义礼智信的庄敬实践和光辉仪范。虽因时代、环境、人物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它们经几千年历史长河磨洗沉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特征和文化基因。修齐治平之神韵,知常达变之通明,开物成务之品格,建功立业之气度,革故鼎新之宏魄,道法自然之灵彻,天人合一之智慧等,将泛溢人类,普惠天下,穿越时空而皓辉永恒。这些卓绝的智慧,浩渺的思想,为人类竖起灿烂的精神灯塔,照耀人们心海的风涛夜航,光引远帆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微波静港。诸葛亮八年北伐,经略汉中,八阵演武,木牛流马,军垦屯田,筑城固防,留下辉煌历史伟迹,熠熠映照方域儿女。人事有代谢,千秋恒资仰。诸葛亮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光辉圭表,道贯达微,无所不彰,精神晖光,普惠春阳。其瑰姿玮态,世代瞩望。今天,汉风古韵,浩荡汉上悠久人文醇香;绿色循环,旌徽天人合一自然思想。我辈将承惠先贤盛资,延迹正道遐光,戴泽传统滋养,日新开务,自信自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诸葛亮人文精神

赞 (1)